MLB/禁药增强表现? 全垒打记录看端倪

综合外电黄金猎犬

大联盟最近的话题都在禁药上,也就是促进表现的药物(PED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Drugs)。多数焦点都摆在打者身上,过去曾有学者研究认为,增加10%的肌肉量,将可大幅增加挥棒速度,进而提升全垒打产量数据统计网站 Fangraphs 的专栏作家 Eno Sarris ,带我们从大联盟的历史观察屡次全垒打增加的原因

▲大联盟自1950年起的全垒打率变化(图/Fangraphs)

Eno Sarris 以全垒打除以比赛中球(打席数减掉三振、保送、触身球)比例(HR/BiP)的年度变化,评估每次波动的原因。从现代往回推的第一个时间点,是2005年禁药规则写进劳资协商当中,亦即初犯50场、二犯100场、三犯终身禁赛的「三振条款」。从当时到现在的HR/BiP只下降了0.5%。往回推到1980年,这期间就有几次较大波动:93和98两年全垒打比例都有上升,这两年联盟扩张球队,分别加入了洛矶马林鱼,和光芒响尾蛇;球队名单增加,稀释了原有的投手阵容强度,另外洛矶球场是全垒打天堂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往前半个世纪,从1950年以来的全垒打比例增加:77年多了蓝鸟水手两队;69年多了4支球队,规则上降低投手丘,同时好球带上缘也从肩膀降低至腋下,这3项因素让全垒打率从2.8%上升到3.05%。80年代中期全垒打率上升较多,这也是许多「禁药名将」、如坎塞寇(Jose Canseco)开始活跃时期,除了88年好球带又调回至肩膀、全垒打率下降外。在全垒打率(3.67%)最高的87年,有传闻认为是联盟换了比赛用球,类似日本职棒先前使用弹性较好、所谓 Rabbit Ball 的缘故

Eno Sarris 认为要否定禁药对比赛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究竟影响为何却很难从数据指出。全垒打率的增加,球队扩张、好球带改变、更换比赛用球等都是可能因素。而另一种解读的方式,是使用禁药的球员不多,对整体数据的影响有限;而也有投手使用可能抵消了全垒打率的变化,但他们都对没有使用者造成了不公平。唯一可以确定的是,禁药风波很难会有结束的一天。

原文网址:http://www.fangraphs.com/blogs/a-few-different-ways-to-look-at-the-steroid-era-graphically/

黄金猎犬 www.g-pic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