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元首害怕的记者

曾揭发南韩总统朴槿惠闺密干政、报导世越号沉船事件,访问遭政要性侵的女性,掀起韩国政界的MeToo浪潮的韩国媒体人孙石熙,在韩国有国民主播的形象。(JTBC提供)

南韩民众2016年底举着朴槿惠肖像纸板游行示威。(美联社)

韩国媒体人孙石熙写作《坚守议题》一书,为他的新闻生涯作总结。(时报出版提供)

日本记者望月衣塑子对当局和议题穷追不舍,近期出版《新闻记者:让首相拒绝回答的女记者》一书。(尖端出版提供)

韩国有孙石熙、日本有望月衣塑子,他们追求事件真相的精神令人敬佩,反观台湾媒体向来热议政治,但是否真有任何一个记者能逼元首说出真相呢?

总统大选将至,出版界近期有不少记者坚守岗位、直面元首并问出真相的自传书,如:韩国媒体人孙石熙《坚守议题,撼动韩国的力量:世越号、闺密门、MeToo,国民主播孙石熙的新闻关键场面》(以下简称《坚守议题》),以及日本记者望月衣塑子的《新闻记者:让首相拒绝回答的女记者》(以下简称《新闻记者》),他们对事件真相的追查态度,让世界有变得更好的可能,而两位记者的事迹也成为韩剧、日剧和电影的创作题材。

长期累积可信度

孙石熙过去在电视台主持的节目《新闻室》,曾报导多起重大事件,如:揭发南韩总统朴槿惠闺密干政;追踪报导世越号沉船事件;访问遭政要性侵的女性,掀起韩国政界的MeToo浪潮等,这些影响世界局势的重大事件,之所以获得正视,是因为有孙石熙带领的新闻团队锲而不舍态度的成果。

时报出版主编尹蕴雯表示,孙石熙能够一再揭露弊案和抢到独家的关键,在于他长期累积的可信度,让爆料者愿意把线索安心地交给他。

孙石熙原本在韩国公营电视台MBC工作,因主持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的访问风格较为直接犀利,面对模糊不清的回答也会追问到底,因此累积一定程度的信任度和知名度,之后转到民营电视台JTBC担任新闻部部长,开始带领采访团队,实践新闻理想。

孙石熙过去也曾出版另外一本对于新闻工作生涯的自述书《蟋蟀之歌》,到最近的《坚守议题》,尹蕴雯观察,在《蟋蟀之歌》阶段的孙石熙,情感丰富且愤慨,读起来像散文;而《坚守议题》一书则是他对新闻生涯的总结,「在他已不当主播的时候,将新闻生涯从头到尾检视一次,发现他一生所追求的就是『坚守议题』,他认为新闻从业人员不只是设定议题,而是要让人记得发生过什么事,要让民众不要忘记那些不公不义的事情,才有改变的可能。」

培养个人形象

尹蕴雯表示,孙石熙在揭发弊案时,也曾遇上人身安全问题,曾有朴槿惠的支持者跑到孙石熙的住所抗议,严重到电视台主动询问需不需要派保镳;而他对正义实践的理想,也改变了选举时辩论的方式。

过往的候选人电视辩论,大多是每人轮流发表己见,但有时会没法针对特定问题有完整的回应,孙石熙在JTBC的辩论节目,以圆桌方式呈现候选人的辩论,尹蕴雯表示,如此一来,每位候选人都会有回应的机会,也因此能听见真正的答案。

此外,孙石熙也认为记者的个人形象代表了一个人的说服力,也因此,他曾经为他旗下的记者培养个人形象,有意识地为新秀铺路。

尹蕴雯表示,孙石熙可说是一个从传统的新闻时代跨到数位时代的媒体人,从他写的书里可获得在数位年代如何吸收新闻资料,以及媒体识读的重要性。

对议题穷追不舍

在日本也同样有一位对当局和议题穷追不舍的记者望月衣塑子,她在日本府方的例行记者会上,不遵照原有的流程,不断追问她想问的问题,2017年当时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爆发关说弊案时,在例行记者会上,她连续提出23条尖锐问题,让当局只得重启调查,今年日本大型经纪公司杰尼斯事务所的性侵案件,也有她追踪的痕迹。

尖端出版主编丁玉霈分析,在日本府方记者会有特别的记者会俱乐部制度,会有特定报社记者担任负责人,维持流程和秩序,「望月衣塑子认为这样的制度很不合理,所以她不遵照发问流程,一心一意问她想问的问题,府方一开始还会微笑应答,几次过后,发现发言人的不耐烦,故意不点她发言,或是明确禁止她发言,但她也没有因此放弃。」

丁玉霈表示,望月衣塑子的发问方式和日本委婉的文化大不相同,但她在吃软钉子时,也没有退缩,反而正面迎击对方的回应,让对方无法闪躲。

坚守媒体第四权

丁玉霈指出,望月衣塑子在追查弊案时,也曾因为追太勤而收到警告,「但她不会因此觉得要停下来,反而认为既然对方这么害怕被爆出来,就更加一定要追到真相。」

丁玉霈表示,望月衣塑子对于追求新闻真相,以及不公不义的事件,都有不愿错过的态度,「她像是在车阵中逆行的人,坚守着媒体第四权,对公众事务坚持的态度,对社会大众很重要。」

有资深出版人指出,目前台湾较缺少这类的书籍,但实际上有许多公民记者正从事弊案的追查,「在资讯透明和爆炸的年代,会希望大家对于追求真相的态度要更明确,而这些记者们的态度若能转成文字出版,就能一一留存下来,慢慢改变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