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台北市平均温度持续上升 都发局推三对策盼体感降2°C
台北市都发局为此提出「低碳家园三策略」,盼透过「体感降温减碳」、「建筑能效降碳」、「密集绿覆固碳」降低建筑能耗,要求市府新建公有建筑物今年2月起应达标1+等级。(黄敬文翻摄)
全球暖化现象导致夏季持续高温,其中台北市上升平均温度高于全球达1.8度C,而台北市因都市化、热岛效应及盆地地形等影响,造成夏季特别闷热,台北市都发局为此提出「低碳家园三策略」,盼透过「体感降温减碳」、「建筑能效降碳」、「密集绿覆固碳」降低建筑能耗,要求市府新建公有建筑物今年2月起应达标1+等级。
据统计近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摄氏1.2度C,其中台北市上升平均温度又高于全球达1.8度C,为此台北市政府将以由公而私、先新后旧、先示范后要求等概念推动低碳家园,已经领先中央净零碳排政策期程,由公部门带头做起。
其中「体感降温减碳」是以增加开发基地绿化面积及覆盖率来达到水绿降温,或是透过建筑物退缩及栋距加大达到通风散热,或是增加连续性的树木、骑楼等空间打造凉适的户外环境,让市民有意愿外出活动休憩;都发局长王玉芬表示,已经启动「都市降温宜居家园专案计划」,针对绿容积、密集绿覆、深阳台及连续遮檐设施之建蔽容积计算方式,进行专案都市计划拟订,预计2024年完成法治化程序。
「建筑能效降碳」,是透过建筑能效的管制,进而减少碳排放,例如在2022年8月北市已要求北投士林科技园区的新建建筑物,建筑能效标示应达1级,2025年起需达1+级,换算下来1年可以节省1万6309公吨的碳排放,约67座大安森林公园的固碳量。
都发局表示,为加速建筑能效降碳政策的推动,北市已要求今年2月起市府新建公有建筑物应达标1+等级,5月起将要求非市府所属公有建筑物应达标1+等级;私人建筑部分,将在7月起劝导私有新建建筑物应纳入建筑能效评估。
都发局指出,至于针对建筑物在申请建筑能效等级衍生费用部分,根据成大建筑系林宪德教授指出,经过案例实际计算结果,像是办公大楼等空调型建筑工程造价应不会高出1.5%,而住宅大楼等非空调型建筑的工程造价几乎不增加。
「密集绿覆固碳」,是以增加绿化的方式来达到降温的效果,例如「增加林荫大道、具双排植栽的人行道、乔木众多的森林公园」等,可以由公部门主导由公共空间着手,从点、线及面来建构台北市的绿色基盘,达到降温的效果。
都发局强调,台北市长蒋万安上任以来以「永续.共融.希望.首都」为施政核心价值,都市发展局延续「永续城市」面向,提出台北低碳家园三策略因应全球暖化议题,将台北市打造成永续宜居、幸福净零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