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涨知识|重阳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登高,插茱萸?
每到传统节日,我都会给小样讲一讲这个节日的由来,或者有趣的风俗习惯,让他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关于重阳节,很多人都只知道这天要登高、敬老,可是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嘿嘿。不如就和孩子一起,从书上找答案吧。
在我国的传统经典《易经》中,六被定为阴数,九被定为阳数。
农历九月初九,日和月都是九,所以都是阳,两个阳碰在一起,于是这一天就被称为“重阳”或“重九”,重阳节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似乎只有重阳节和老人联系在一起。
其实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时间并不长。1989年,我国才正式规定,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老人节。
不过,重阳节祈求长寿的传统可是有两千多年了。
原因也很简单,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九是最大的单数,本身就有长久长寿的寓意。
又因为“九九重阳”有两个九,刚好谐音“久久”,所以这一天用来祈求长寿,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一提到重阳节,大家都会想到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诗里的后半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直让我有个困惑,茱萸到底是什么呀?
去查了才知道,原来诗里的茱萸指的是“吴茱萸”,是一味典型的中药材。
茱萸不仅具有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功效,而且古人认为它可以辟邪消灾,所以会在重阳节这天佩戴在身上或插在头上,这才有了“遍插茱萸”的习俗。
这和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有关。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每到九月初九这天就出来作恶。一个叫桓景的年轻人,他的父母就因此丧命。
为了为民除害,桓景四处访师寻道,终于在一座古老的山上找到了一位仙人。
仙人被桓景的精神感动,不仅传授了他一身非凡的武艺,还赠予他一把降妖宝剑。
在九月初九前一天,仙人给了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还有一套辟邪的方法,就让他下山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时,正好是九月初九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托,把乡亲们带到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口菊花酒。
中午时分,瘟魔又来到了人间,可它闻到茱萸和菊花酒的香气,不敢上山。
桓景趁机下山,用宝剑刺死了瘟魔。之后,人们便有了九月初九登高辟邪,插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虽然不知道故事的真假,但我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和这类神话故事有关,想想也是挺浪漫的呢。
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现在的语文课本也特别重视对孩子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教育。
推荐你和我一样,给孩子买一些传统节日的绘本、书籍,既能加深孩子的民族文化认同,又能增长见识,为语文学习打好基础,也让节日过的更有意义。
我是小样妈,早期教育指导师,儿童阅读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高质量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