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巨大包块,警惕卵巢颗粒细胞瘤
转自:南京晨报
今年60岁的王阿姨3个月前无意中扪及腹部包块,至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妇科B超提示盆腹腔包块(大小约15.6×12.4×8.8cm),腹腔积液。近日,她来到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妇科就诊,接诊医师将其收治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盆腔见一肿瘤,大小约20×16×15cm,与盆腔粘连。快速病理提示,右侧附件包块:上皮样肿瘤,首先考虑成人型颗粒细胞瘤,故行进一步手术治疗,目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那么,究竟什么是卵巢颗粒细胞瘤?该院妇科主任毛洁介绍,卵巢颗粒细胞瘤是最为常见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约占恶性性索间质瘤的70%,属于低度恶性肿瘤,早期普遍预后良好。它根据患者年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可分为两种亚型即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和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其中约95%属于成人型颗粒细胞瘤,通常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阴道出血,少数合并有子宫内膜增生或癌;5%属于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主要发生在月经初潮前女性或年轻女性,90%以上的肿瘤发生在30岁以下的女性。
毛主任表示,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根据现有研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异常:发病患者中,以22号染色单体和14号染色三体的异常较为多见。
2.内分泌因素:卵巢颗粒细胞瘤是一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其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异常有关。雌激素水平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机体激素紊乱,从而诱发肿瘤。
3.遗传因素:有家族史者更容易患有卵巢颗粒细胞瘤,表明遗传因素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病中可能扮演一定角色。
4.环境因素: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如某些致癌物质,可能会影响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从而增加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病风险。
5.其他因素:避孕药使用不当、接受放射线照射等因素也可能与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生有关。肥胖也被认为是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诱发因素之一。
以上因素只是可能与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生有关,但并非决定性因素。由于卵巢颗粒细胞瘤的病因复杂多样,因此其具体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包括腹痛或腹部不适(30%~50%)、肿瘤引起的腹胀或压迫症状,以及该类肿瘤细胞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其具体表现视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绝经前女性可表现为月经不规则、经间期出血等,绝经后女性可表现为绝经后出血,部分青春期女性则可表现出假性性早熟,或因雄激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闭经、多毛、声嘶、阴蒂肥大等。
毛洁主任表示,卵巢颗粒细胞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育龄妇女以及暴露于促排卵制剂的妇女等特定人群,这些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更加注意卵巢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异常情况。
另外,卵巢颗粒细胞瘤具有恶性程度低、早期预后良好、复发时间晚(如30年后发生复发)等特点,建议延长患者的随访时间,成人型颗粒细胞瘤术后应开始每3个月随诊1次,1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坚持长期随诊,抑制素和AMH被认为是与卵巢颗粒细胞瘤关系最为密切的标志物,且血清浓度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是术后长期随访的监测指标。
通讯员 苗卿 葛妍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孙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