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啟明:碳費如鞭 愈快上路愈好
准环境部长彭启明认为,「无论起征点多低,碳费应愈快上路愈好」。记者曾吉松/摄影
气象达人、准环境部长彭启明即将入阁,净零转型、碳费征收、四接争议、能源政策等都是急需面对的挑战,他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自己虽无法决定碳费费率及上路期程,但考量企业国际竞争力,认为「无论起征点多低,碳费应愈快上路愈好」,另针对气候变迁、推动净零提出「气候债券」概念及长期派驻欧洲的规画。
彭启明也提到,上任后有件重要工作,就是推动环境部的数位转型,高阶主管乃至科长都必须上数位转型课程,目标一年后的能力要能「被民间挖角」。
彭启明说,课征碳费就像是棒子、鞭子,不断鞭打企业,需要给予更多的「萝卜」,才能让企业有更多诱因减碳,而萝卜最好案例就是日本「绿色转型战略」(GX)及美国「降低通膨法案」(IRA)。
彭启明解释,日本GX今年二月推出气候债券,发出八千多亿日币,补助廿多个产业,若企业提出很好减碳计划,就能获得较好贷款优惠或政府补助,加速企业更愿意减碳;美国IRA则透过税负抵减方或投资在政府基础建设,目前IRA已投资三千七百多亿美元,约十一兆台币,希望台湾加速这方面发展。
彭启明说,美日作法难以复制,毕竟台湾过去没有发行气候债券的经验,而税务减免需跨部会合作,自己提出这样的概念,就是希望要赶快有「萝卜」才能加速进展。
至于碳费理想起征点?彭启明说,考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认为不管起征点多低,都应该尽快上路,让大家愈快习惯,之后再滚动调整。
针对优惠费率、高碳泄漏企业二折优惠争议,彭启明说,排碳大户除了台积电、友达,也包含传产内需型企业,若起征点低,前段班会觉得没诚意、没企图,但后段半仍觉得门槛高、压力大,要用一个碳费解决台湾所有问题,只有「鞭子」很难有用;另也强调,外传电价调涨,碳费就能少收,这是错误观念,碳费与电价是两件事,初步已估算碳费对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冲击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