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妇脸部抽痛 没想到竟是这种病症
谢姓妇人8年前接受不同血型的活体肾脏移植,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发生术后带状疱疹感染现象,医呼吁,早期发现早期日疗。(台中荣总提供/张妍溱台中传真)
谢姓妇人(中)8年前接受不同血型的活体肾脏移植,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发生术后带状疱疹感染现象,医呼吁,早期发现早期日疗。(台中荣总提供/张妍溱台中传真)
48岁谢姓妇人8年前接受不同血型的活体肾脏移植,2020年自觉脸部抽痛,一开始以为是颜面神经失调至诊所求治,但未见改善。后来抽痛越来越明显而至台中荣总被诊断为带状疱疹,并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成功控制病情出院,追踪8年移植肾运作功能仍十分良好。
台中荣总肾脏科医师游栋闵说,带状泡疹俗称「皮蛇」,是因曾感染过水痘病毒,痊愈后病毒潜伏在体内,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度活化增殖,沿着神经节分布的皮肤发病,刚开始是身体某侧灼热、疼痛或感觉异常,几天后开始出现红疹,进而形成水泡,如果蔓延至器官,将造成该器官功能损伤。
游栋闵指出,因免疫抑制剂的日新月异,急性排斥率1年之内已低于10%,而肾脏器官移植的存活率可达95%以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的风险包括心脏血管硬化,代谢症候群,糖尿病,癌症与感染等。其中感染可能造成病患急速恶化,危及生命。
台中荣总副院长傅云庆表示,根据研究显示,在9032位器官移植患者中带状疱疹的罹病风险达9.19倍;而当排除其他相关共病引发带状疱疹后,罹病风险为非器官移植患者的27.35倍。另肝脏移植器官患者为5.90倍,肾脏移植患者罹病风险机率为9.13倍,心脏移植患者为14.34倍。
医师提醒,器官移植患者如发现自身有不明原因发生,皮肤水泡合并神经疼痛或颜面视神经疼痛时,应立即与医师连络,尽早投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免并发后遗症。目前新的带状疱疹疫苗是一种活性减毒疫苗,建议在接受免疫抑制剂之前注射,可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与罹病后相关并发症,但不适合于接受免疫抑制剂之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