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化 北半球31條河流盆地積雪量減少
气候变迁导致北半球31条河流盆地积雪量减少,影响层面从缺水到滑雪胜地关门大吉,范围广阔。图为加州研究人员在调查降雪量。(美联社)
研究发现,气候变迁导致北半球31条河流盆地积雪量减少,影响层面从缺水到滑雪胜地关门大吉,范围广阔。
此外,当一个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升到摄氏零下8度或华氏17度,融雪速度就会加快,更容易造成干旱。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地理系教授曼钦(Justin Mankin)说,「过了这个临界点,就有点像断崖式下坠」。
曼钦研究团队10日在「自然」期刊上发表的报告指出,积雪量减少,对于依赖春季融雪当作为水源的地区,会造成严重后果。
本周美国许多地区都降下大雪,但积雪可能在冬季结束前就融化大半。气候变迁短期内可能提高暴风雪的机率,增加降雪量,但积雪难以持久。
研究人员观察160条河流盆地1981至2020年间每年3月的积雪量,发现其中20%地区的积雪明显减少,而且可归因于气候变迁。积雪流失最快的地区包括美国西北部和西南部,以及欧洲大部分地区。
全球积雪易融的趋势不是到处皆然,也不是直线发展,例如,有些本来很冷的地方,气候暖化不到冬季均温超过华氏32度或摄氏零度冰点,积雪流失的情况就不那么严重。但一旦超过华氏17度,融雪的速度就飞快增加。
报告领衔作者戈特利卜(Alexander Gottlieb)说,超过这「临界点」的冬季平均温度,每增加一度,融掉的雪就愈多。
美国西部历来都是靠冬季积雪当作「冰冻的水库」,春季和夏季慢慢融化,提供水源。冬季降雪若无法积存,夏季干旱情形就会益发严重。东北部不靠积雪做为水源,却是冬季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和文化活动的一大资源。
曼钦和戈特利卜把过去40年来积雪量、温度、降雨降雪纪录等综合起来,建立各地积雪模式,但有些地方资料不齐全,只能用估算值代替。
他们假设,这段期间如果没有气候变迁因素,各地的积雪模式会有何不同。结果发现有31条河流盆地确实会有极大不同,显示气候变迁是积雪模式改变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