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思-以气候智慧型农业应对地球暖化
目前美、德、英、日等国在农业感测器、农业大数据、农业智慧装备等智慧农业科技领域,取得领先优势。图为无人牵引机。 图/美联社
全球气候变迁已经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如何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和确保粮食安全,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大的挑战。
气候变迁对农业的直接影响包括:平均气温升高、生长季节延长、降雨模式更加多变以及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甚至会强烈改变区域气候,导致作物分布的潜在变化。尤其近年来受到极端气候影响,农业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永续发展的刚性约束,预计2030年农业水资源短缺风险,将显著攀升达到中高风险水准,需提早应对。
■CSA融合农业生物科技、资讯技术与智慧化装备素
而占全球土地面积38%的农业用地,不仅使用了约70%淡水,现行使用的粮食系统,是甲烷排放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来源,正在破坏地球稳定,无法为所有人提供健康和营养的饮食。如何朝永续粮食系统转型,对于实现永续发展目标和维持《巴黎协定》中1.5℃内的气温上升目标至关重要。为此,气候智慧型农业(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CSA),被视为是解决该等挑战的最佳方式之一。
CSA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资讯、知识与设备为核心要素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可持续提高农业效率、增强适应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及应对极端气候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发展模式。它融合农业生物技术、农业资讯技术,农业智慧化装备三大生产力要素,运用范围包括:改良灌溉系统和用水管理技术、实施作物遗传育种(如采用抗旱豆类和耐旱玉米)、保护性农业(可防止耕地流失并恢复退化土地的农业系统)、作物多样化种植、农业保险、人工智慧(AI)运用、土壤肥力和病虫害防治综合管理等高新技术。
鉴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增加了CSA永续发展的挑战,目前正透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固碳技术)、适应气候变迁(如培育新能源)、农作物品种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方式,有效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另,目前CSA的资讯和安全,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资料收集和整理不完整、农业资料收集缺乏准确性和有效性等问题,如何维护资讯和资料的安全,是促进CSA顺利发展的关键。
■朝永续系统转型 才能确保粮食安全
农业想永续发展,须克服农业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异与气候变迁、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资讯资源整合等议题,CSA是优先选项。
CSA将朝向达成农业永续发展,实现粮食安全、气候调适、温室气体减量的多重目标,主要做法包括:将遥感技术应用在主要农作物的生长、种植面积、产量及农业灾害资讯收集;透过物联网收集环境和作物参数,未来须着重物联网的安全性;应用AI对不同农业领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实现植物识别、作物产量预测、温室气体排放预测、气候预测、病虫害防治、作物种植风险评估等,不仅可以准确预测最佳播种和收获日期、监测作物健康状况,还可以降低化肥、化学品和灌溉等农业投入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提升农业生产者决策和管理行为。
对于小农来说,学会适应气候变迁并为未来的气候冲击做好准备,可能意味着生存和灭亡之间的差别。而目前国内仍以小农暨传统农业为主体,CSA并未广为农民采用,将难以应对极端气候的重大冲击,主要原因在于农民不熟悉CSA的农作方法、无足够资金投入(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资)、经营风险高等,未来极需政府透过政策和法规奖励(包括补助和奖助)及技术培训和推广(为农民提供所需的知识),来提高农民及企业的投资意愿,帮助农民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有效应对粮食供应和气候变迁。
近十年来,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农业发达国家均高度关注智CSA的发展,目前美、德、英、日等国在农业感测器、农业大数据、农业智慧装备等智慧农业科技领域,取得领先优势,正逐步实现「机器换人」或「无人作业」,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