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港姐來台移植小腸救兒 醫揭移植手術最困難的是這點

前港姐曾瑞珊的13岁儿子「甘甘」从小有肠扭转问题,6岁前经历6次手术,为了让短肠症的儿子接受更完善的治疗,她带着一对子女移居台湾寻求治疗,并于今年5月将自身三分之二小肠移植到儿子体内。图/取自曾瑞珊脸书「龙妈日记」

前港姐曾瑞珊婚后淡出演艺圈把重心放在家庭,夫妻俩育一对子女,其中13岁大儿子「甘甘」从小有肠扭转问题,6岁前经历6次手术,为了让短肠症的儿子接受更完善的治疗,曾瑞珊带着一对子女移居台湾寻求治疗,并于今年5月将自身三分之二小肠移植到儿子体内。

曾瑞珊于脸书表示,历经大半年的抗争,下个月就是关口,希望一切顺利。贴文也引来网友涌入集气,「再一次祝福,甘甘同你两个都好叻,感恩随喜」、「祝一切顺利,加油」,依其脸书照片显示,手术医院为国内的亚东医院。

北荣小儿外科主任、移植外科主治医师蔡昕霖说,儿童肠扭转为于先天胚胎发育异常,造成患者小肠在腹腔内失去附着点,无法如正常儿童的小肠附着在腹腔,当病人进食后,小肠内有待分解的食物,就会如同装入重物的塑胶袋般,没有固定点而晃来晃去,且小肠会自行蠕动而产生自动旋转,一旦扭转,将使得小肠的血管完全阻塞,容易坏死,而失去90%以上的小肠。黄金抢救时间是12小时,超过的话就无法挽回。

蔡昕霖说,临床上简单的定义是指,患者失去90%以上的小肠,称为短肠症。小肠扭转是个大灾难,一旦发生,患者不得不进行切除手术,并再进行小肠延长手术或是其他肠阻塞手术,但随着手术次数增加,可能导致患者肠道愈来愈短,这时小肠失去功能,由口进食的食物经胃消化后会直接进入大肠,患者无法获得基本的水分摄取及天然食物的营养,必须透过全静脉营养方式获取营养。

蔡昕霖指出,部分患者长期给予全静脉营养后,因营养都为人工合成物,可能造成病患体内的电解质不平衡,甚至引起代谢性疾病、肝脏纤维化等,且全静脉营养须在静脉放置导管,长期放置恐增加感染机会,在不断更换放置导管的位置下,最后会无处可放,在不得已的情形下,最后的治疗方式只能进行小肠移植手术,让身体获得营养。

蔡昕霖说,其实并非所有短肠症患者都需要小肠移植,因经静脉给予营养是最安全的方法,存活率也高于小肠移植,此为首选方式,患者通常是在没有办法再接受静脉营养,才选择小肠移植。

蔡昕霖说,小肠移植最困难的是,小肠肠道里有许多细菌、淋巴组织,移植手术很容易产生排斥,且可能会产生恶性淋巴瘤等问题,相较其他肺、肾、心等器官移植更为困难,依全世界的统计数字显示,其他器官移植第一年成功率可达90%,3年成功率仍有80%,但小肠移植成功率第一年为70%,3年成功率降至50%,

蔡昕霖说,进行小肠移植前受赠者与捐赠者须经完整评估,两者体型不可相差太多,如一位体重100公斤的捐赠者,其肠子较为肥厚,就不可能移植给一位体重只有40几公斤的小女生,并还需评估受赠者的腹腔空间,能不能装入移植的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