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中风11年 他成北荣小肠移植第一例成功患者

北荣儿童外科医师蔡昕霖(左)、接受小肠移植者黄先生和北荣移植外科主任龙藉泉今天一起切蛋糕,庆祝黄先生「重生」。(郑郁蓁摄)

六十五岁的黄先生,十一年前在高速公路行驶时,肚子突然一阵绞痛,还伴随大量血便,紧急就医发现竟是肠中动脉筛住,罹患「肠子中风」,全长超过2公尺的小肠只剩30公分能用,从口吃食物肛门排出,常人要24小时,黄先生只花15分钟,真的成了俗称的「直肠子」,十一年来只能靠打针摄取营养,直到日前等到大爱捐赠,接受230公分长的小肠,成为台北荣总器官移植团队成功移植小肠首例

台北荣总移植团队儿童外科蔡昕霖表示,黄先生在五十出头的年纪,开车开到一半肚子爆痛到冒冷汗,确诊为罕见的肠系膜动脉栓塞,俗称肠中风,因小肠都是靠肠系膜动脉供应血流,一塞住就会造成小肠全部坏死,只好手术切除。

蔡昕霖表示,术后黄先生只剩三十公分的小肠成了「短肠症」,食物完全无法身上停留,只能靠全静脉营养把每天所需热量蛋白质脂肪配在一起,借由血管打入。但打久了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败血症、静脉栓塞、静脉发炎肝硬化副作用,过去类似病患往往因为并发症撑不过5年。

黄先生施打了七、八年后,几乎已经找不到可以打的血管,更因静脉细菌感染住院多达35次,更换静脉导管13次,最后面临肠道衰竭,要保命只剩下最后的选项,即小肠移植。

蔡昕霖表示,小肠移植在所有外科移植中是最复杂的项目,因为手术难度高,移植之后照顾困难,且植入的小肠功能无法预期全球一整年案例少于一百例,远低于其他器官。

蔡昕霖说,今年8月终于等到适合的大爱捐赠,透过事前全面规划之下,顺利在同一医院完成摘除以及移植,成功替黄先生街上也写下台北荣总建院60年来的新纪录;而台北荣总当天也写下全国唯一医学中心同时完成心、肺、肝、肾、胰及小肠等所有器官移植项目的纪录。

「手术之后,最想要独享一份排骨便当!」黄先生说,经过这一场大病之后,过去大吃大喝、大不了拉肚子心态,早就不敢再有了,只要一想到各种恐怖、一大堆的后遗症,现在包含生鱼片沙拉等都不敢乱吃,天天依照医师指示,在居家仔细纪录及报告包括喝水量、排尿、体温等各种数值,吃东西也只敢浅尝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