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移植救命 北荣60年首例
台北荣总昨天举办记者会,北荣儿童外科医师蔡昕霖(右)和副院长陈威明(左)为小肠移植者黄先生(中)庆祝移植后「重生」重新感受吃东西的喜悦。(郑郁蓁摄)
65岁的黄先生,罹患「肠子中风」,全长超过2公尺的小肠只剩30公分能用。从口吃下食物到肛门排出,常人要24小时,黄先生只花15分钟,真的成了「直肠子」,11年来只能靠打针摄取营养,直到日前等到大爱捐赠,接受230公分小肠才能正常进食,成为台北荣总建院60年来,首例小肠移植。
台北荣总移植团队儿童外科蔡昕霖表示,黄先生确诊为罕见的肠系膜动脉栓塞,俗称肠中风,因小肠都是靠肠系膜动脉供应血流,单一条塞住就会造成小肠全部坏死,只能手术切除。
剩30公分能用 食物留不住
术后黄先生只剩30公分的小肠,食物完全无法在身上停留,只能靠全静脉营养把每天所需热量蛋白质、脂肪配在一起,借由血管打入。但打久了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败血症、静脉栓塞、静脉发炎、肝硬化等副作用,过去类似病患往往因为并发症撑不过5年。
黄先生施打了7、8年后,几乎已经找不到可以打的血管,更因静脉细菌感染住院多达35次,更换静脉导管13次,最后面临肠道衰竭,要保命只剩下最后的选项,即小肠移植。然而小肠是所有器官移植最复杂的项目,因手术难度高,移植后照顾困难,且植入的小肠功能无法预期,全球一整年案例少于100例,远低于其他器官。
蔡昕霖说,今年8月终于等大爱捐赠,历经11小时,顺利在同一医院完成摘除以及移植,而台北荣总当天也写下全国唯一医学中心同时完成心、肺、肝、肾、胰及小肠等所有器官移植项目的纪录。
「术后最想要吃一份排骨便当!」黄先生说,经过这一场大病之后,过去大吃大喝、大不了拉肚子的心态,早就不敢再有了。
蔡昕霖说,小肠中风好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病史者,一旦体内有血块,就可能随全身血管流到肠系膜动脉造成栓塞,因相当罕见,目前尚无确切发生率相关统计,难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