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误认肠躁症 成天狂跑厕所拉肚子 小心溃疡性结肠炎

(示意图/Pixabay)

医师,我上班狂跑厕所,一天拉十几次,真的很困扰!尤其遇到公司开会,我就更紧张,因为肚子不听使唤,必须频繁进出会议室厕所折返跑,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跟同事观感。这样的肠胃症状时好时坏持续一年多,原以为是肠躁症,自行到药局拿药吃,但是近来发现症状加剧,还伴随血便、头晕、疲倦等症状,这才惊觉不对劲来就医。」三十多岁的邱先生一脸忧虑地问

(图/照护线上提供)

「你的状况恐怕不单纯是肠躁症,我们赶快安排抽血并大肠镜检查以利及早确诊治疗。」马偕纪念医院胃肠肝胆科章振旺医师回忆这起个案,当时藉大肠镜检查,发现患者肠子黏膜有大片表浅溃疡及许多细小糜烂斑,同时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不易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 三成患者耗时两至三年确诊

章振旺医师表示,约有三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平均就诊超过五位以上医师、历经二到三年才能确诊,期间往往让患者身心俱疲。医师指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上诊断不易,症状表现容易与肠胃炎及肠躁症混淆,无法透过单一指标确诊,必须根据患者病史、抽血检验、大肠镜检并搭配病理切片等资讯综合评估。

疾病常见症状为腹泻、腹痛、疲倦、食欲不振、发烧,当大肠黏膜发炎溃烂严重时,可能解出血便、黏液便。一但血便持续发生,恐导致贫血、头晕。章振旺医师提醒,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年轻人,以学生、上班族居多,疾病症状对课业、工作影响甚剧,尤其疾病发作,患者还得向公司、学校告假,甚至住院接受治疗。

(图/照护线上提供)

章振旺医师指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自体免疫疾病,正常状况下,我们的免疫系统只会攻击侵入体内的外来物,但是当免疫系统出状况时,对体内组织发动攻击,导致慢性发炎。溃疡性结肠炎就是一例,除了侵犯肠道外,还可能伴随肠道外症状,如皮疹虹彩炎、肝脏病变、关节炎等,等于全身都受到影响。

在台湾,至少有一成患者伴随有肠道外症状,但根据国外研究可能高达四成,其中最常见的是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外症状有四分之三在诊断后才发现,但仍有四分之一在被诊断前就有肠道外症状。除了肠道外症状外,溃疡性结肠炎还可能有并发症或共病产生,如贫血、营养不良、穿孔...等,罹病时间越久,产生的机会就愈高。

早期治疗控病情 降低并发症风险

该名个案邱先生确诊后,先后接受服药塞剂及短期类固醇治疗,症状一度缓解,但几个月后,血便症状再现,在使用免疫调节剂后,因为发生副作用只得暂时停药。后续追踪发现肠道发炎状况加剧,因此,随即申请生物制剂治疗,所幸使用生物制剂后,临床症状好转,患者黏膜发炎的状况明显改善,也解决他上班时得经常跑厕所的窘境生活及工作品质获得改善。

章振旺医师解释,在1970年代,5-ASA抗发炎药物被使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而后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类固醇开始广泛用于急性期患者,但不建议长期经常性使用。时至1990年代,免疫抑制剂渐渐成为治疗选项,医师根据患者病情严重度,给予不同治疗组合。

若上述传统治疗效果不佳,会进一步考虑使用生物制剂。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发展,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成效相对提升。目前的治疗目标不只是缓解症状,而是持续治疗使肠道黏膜愈合。根据病患治疗反应调整,持续治疗能控制疾病,减少住院的机会。

除了药物治疗外,如肠道持续严重发炎导致穿孔或出现毒性巨结肠等严重并发症时,患者就得需要外科介入,接受手术切除部分肠道。若能早期接受治疗、控制病情,有助减少反复手术的机会。

(图/照护线上提供)

肠保健康有3要 用药饮食作息要注意

溃疡性结肠炎虽无法治愈但可以控制,提醒患者肠保健康有三要,一要遵照医嘱,切勿自行中断停药;二要饮食也需掌握定时定量、避免刺激性、增加肠胃负担的食物等原则,患者平时也可自我观察,若吃了某些食物会出现不适时,可与医师与营养师讨论,未来尽量避免食用,降低不适发生;三要维持正常作息、避免熬夜、并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因为健康的生活型态有助维持免疫系统稳定。

章振旺医师指出,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患者的治疗配合度较高,不过症状一但缓解,很容易掉以轻心,未能按时服药,甚至擅自停药,如此一来,容易让病情复发,也更难控制。

医师提醒,即使症状缓解、没有不适,也应持续治疗、定期追踪,才能稳定病况,与溃疡性结肠炎和平共存!(网页编辑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