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疫情后遗症 焦虑妈狂跑厕所原来是大肠激躁症

亚大附医近期接获因疫情出现焦虑、紧张情绪的父母就医,多人是因焦虑引起的大肠激躁症。(亚大附医提供/卢金足台中传真)

疫情延烧,民众防疫人心惶惶,加上幼童染疫新闻频传,家长担心小孩染疫及是否该打疫苗等问题,内心焦虑油然而生,35岁黄妈妈最近想到疫情都很不安,吃饱饭就会腹痛,每天都要上厕所好几次,让她相当困扰,就医后发现是焦虑引起的大肠激躁症。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胃肠肝胆科主治医师江承源指出,「大肠激躁症」是一种肠胃比较敏感的慢性疾病,出现反复腹痛、拉肚子、便秘及胀气等症状,属于功能性蠕动障碍,因患者的肠子蠕动收缩比一般人还快,大肠会出问题,连小肠或胃部也会出现相关症状,通常会持续六个月以上。

另名40岁颜妈妈,白天常出现腹绞痛,尤其吃饭吃到一半就必须要去跑厕所,有时候便秘有时却又会拉肚子,解便常觉得解不干净,进一步就医询问后,发现原来最近疫情攀升,心理压力变大,才出现相关症状。

江承源说,造成大肠激躁症的原因很多,诸如饮食不正常、肠道发炎或感染之外,心理因素也是致病原因,例如处于忧郁、焦虑等情境下,会造成自律神经功能失调,对肠胃道膨胀的感觉变得异常敏感。

改变肠道的渗透性、肠道免疫和微生物菌相,造成肠道蠕动的障碍,因而罹患大肠激躁症,医院近期接获因疫情出现焦虑、紧张情绪的父母就医。

江承源表示,临床上大肠激躁症的排便习惯不规律,依不同的病因以及发生部位,分成腹泻型、便秘型、腹痛型以及混合型四种,以腹泻型的患者占最多数,一天腹泻次数会超过三天以上,甚至刚用完餐就马上有便意感。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腹部常出现绞痛、胀气,但解便后会暂时缓解、解便时需要非常用力,时常会出现急迫感、残便感、解便次数不规律,一天超过三次或一周少于三次、腹泻与便秘会交替出现、粪便的型态改变,呈现硬块、稀软状,甚至严重点会出现水便

亚大附医强调,大肠激躁症患者虽饱受肠胃症状困扰,但体重并不会减轻,也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除了提供药物剂型治疗之外,也会建议民众需适当纾解情绪压力、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及避免刺激食物,辅以定期检查,远离大肠激躁症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