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出院却多重器官衰竭?重症医:微血管丰富部位成重灾区
英研究新冠肺炎重症出院后,3成再入院逾1成死亡。(示意图/Shutterstock)
新冠肺炎流行已逾一年,不仅感染人数攀升,重症患者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也是怵目惊心。英国莱斯特大学与英国国家统计局,针对47,780位第一波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追踪后发现,其中29.4%的患者再度入院就医,而有12.3%病人死亡,与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肝肾等并发症风险相关。
重症医疗医师黄轩受访指出,迄今不少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有所谓「新冠肺炎症候群」,如疲惫、睡眠障碍、呼吸道症状与神经症状,且并非只出现在重症患者身上,轻症病患也可能发生。如果患者免疫力无法恢复正常,就可能面临再度感染,甚至多重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
黄轩医师表示,国外统计发现,约三分之一的重症患者,出院后4-6月仍有呼吸症状。由于欧美各国医疗崩溃,住院者经2次PCR检测阴性后,就可能被要求出院,因此再感染和再入院的情形更为频繁,与台湾的重症患者能住院到确定无症状才出院,状况相去甚远。
黄轩医师解释,新冠病毒进入身体后,最容易在咽喉、肺部造成症状。病毒会寻找微血管丰富的部位进行复制,因此肺泡、睾丸、肾脏、肠系膜、脑部,这些部位微血管密度高,ACE2接受体分布的密度也高,最容易变成感染后的重灾区,导致患者会发生排尿异常、拉肚子、便秘、肠胃部不适等症状,也有1/4患者出院后发生记忆力衰退、睡眠障碍、神识不清等神经症状。
英研究新冠肺炎重症出院后 3成再入院逾1成死亡。(图/今健康提供)
●肺泡、肾脏、脑部 微血管丰富部位成重灾区
黄轩医师指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急性期时,就可能已受到多重器官伤害,即便将病毒杀死,但身体里被破坏的微组织和微循环无法立即恢复,约须经过6-8个月才会完全修复。若再加上本身有不利条件,例如慢性病或是癌症患者,就可能在感染后,引发多重器官衰竭等后续问题。
肺泡肾脏脑部 微血管丰富部位成重灾区。(图/今健康提供)
「好比你天花板破了,来不及修好天花板,其他的病菌已经跟着杀到!」黄轩医师说明,病人本身如果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或是正在接受化疗、标靶的癌症患者,免疫系统的条件因感染变得更不利,导致其他的病菌更容易入侵身体,因此再感染率也特别高,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也会增加。
黄轩医师指出,新冠病毒逐渐演变成「隐藏式」和「无症状」的感染,更容易隐藏在人体内且更容易传播。新冠病毒会因为环境改变,寻隙就缝在人体内大量复制。所以有些个案回国之前的PCR检测阴性,却在集中检疫时才验出阳性,而不少人会向检疫人员表示自己只是鼻子过敏,原因就在环境改变、湿度改变、PM2.5改变后,体内病毒开始大量复制,这时才被检测出阳性。
全球感染人数持续增加,显示新冠病毒愈来愈能适应环境,台湾的防疫考验恐更为严峻。黄轩医师指出,目前8大类病毒之中,台湾除了E类病毒,其他种类都有。随着各地国人往返,新冠病毒有无数次攻击台湾的机会。黄轩医师强调,面对这样的疫情,即便发生社区感染、院内感染,只要在可控制范围内控制下来,就是防疫成功。
「很多人以为国外的PCR检测不准,不是的,问题是在这个病毒变成以隐藏式、无症状为主!」黄轩强调,新冠肺炎的基因变种得很好,非常能够适应当前的环境,等于每个地球上的人类都有风险。要防范病毒,戴口罩、勤洗手仍不可偏废,估计未来一年整体态势依旧,病毒也不会马上消失。
隐藏式加无症状 新冠病毒适应环境传播强。(图/今健康提供)
黄轩医师认为,新冠病毒的特性使其相当有可能变成一种慢性病式的感染,未来每隔一段时间,就可能带走一大批人的生命。再加上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是流感的2-3倍,又不像流感一样有明确的季节性。经过一年以上的观察,几可确定新冠病毒没有季节化的现象,一年四季都有良好传播能力。
疫苗会是终结新冠病毒的解方吗?黄轩医师指出,依据目前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的疫苗约可维持4-6月,预计新冠病毒不会像SARS般突然消失。施打疫苗的目的之一,是避免病毒大量传播给高风险族群,减少医疗崩溃、医护人员被感染隔离,而使院内死亡率急遽上升的情况出现。
医师呼吁,新冠病毒的走向趋势仍不明朗,在疫苗普及之前,慢性病患可先施打肺炎与流感疫苗,平日戴口罩、勤洗手,仍是防疫重中之重。(编辑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