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瑷珲忽略马关的认知战

(图/shutterstock/达志)

总统赖清德就职百日公开杠上俄国,接受媒体专访抛出「中国为何不拿回《瑷珲条约》所签土地?」引发舆论抨击,惹得俄国外交部公开重申「一个中国」,就连中国网友们也纷纷掀起「民族主义」,凸显赖清德的历史论述已是偷换概念,刻意强调《瑷珲条约》不提《马关条约》,俨然上演当代国际版的「认知作战」。

赖清德引用《瑷珲条约》作为历史参照,意图强调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屈辱过往,这一举动在国际社会已经引起争议,问题核心是事件时序层面偷换概念,赖清德显然刻意在历史脉络上舍近求远。《瑷珲条约》签订于1858年,而《马关条约》则是1895年才签署,两者之间将近40年差距,整体地缘政治背景截然不同,赖清德显然视而不见《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满清政府因甲午战争挫败,被迫割让台湾与澎湖给予日本,背后有其历史悲剧以及外交妥协,却也验证台湾隶属中国主权的一部分,对比赖清德总统的论述显然沦为挂一漏万。

赖清德是否承认《马关条约》呢?如果承认不就认证台湾本就隶属于中国,若不承认那又为何引用《瑷珲条约》怒呛中国?这种说法无疑自陷进退维谷窘境,也造成了偏执一方的赖总统历史错置。

赖清德的发言显然将台湾卷入了一场不必要的外交风波,台湾与俄国的经贸与文化交流相对有限,此次事件进一步恶化了双边关系,也使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更加复杂。俄国方面认为台湾不应借由历史议题,发表利己主义的强硬措辞,赖清德的发言也被视作亲中立场,俄国甚至直指「做面子给中国」,这与台湾力求与中国区隔的外交政策显然背道而驰,荒唐上演国际交恶的愚蠢戏码。

赖清德引用《瑷珲条约》却忽略了《马关条约》,从历史错置、国际交恶、两岸对垒三个层面来看,对台湾的外交与两岸关系都产生了负面且深远的影响。鉴于全球政治局势日趋复杂,台湾的领导人必须谨慎处理涉及国际与两岸关系言论,避免在未经充分考量的情况下引发无谓争端,甚至卷入大国之间的历史情仇,反而威胁自身的国际地位与国家安全。

中华民国当年推翻清朝政府,按照历史脉络已经继承法统,《瑷珲条约》的声索权也应由中华民国政府承接,若要向俄国讨回失土,就要请赖政府动起来,否则只是间接承认已是亡国之君。(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