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131亿美元加码心血管业务,集采加速跨国医械巨头战略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日前,强生(NYSE: JNJ)宣布将以每股335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Shockwave(NASDAQ:SWAV)的所有流通股,交易总价值约为131亿美元。该交易已得到两家公司董事会批准。
可供比较的是,截至美东时间4月5日,Shockwave报326.34美元/股收盘,总市值达122.04亿美元。
对于大手笔收购Shockwave,强生表示将进一步夯实强生医疗科技在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地位,并加速其向更高增长的市场转变。而在另一端,强生于2023财年启动了骨科业务的重组计划,将通过退出某些市场、产品线和分销网络安排来精简业务。
此次强生骨科业务调整是否牵涉中国市场尚未可知,但随着我国集采提速扩面,骨科关节、创伤、脊柱、运动医学四大板块基本实现全覆盖,已有多家跨国药械巨头宣布调整中国市场业务。
“随着我国骨科集采推进,本土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进一步重塑市场竞争格局。叠加业绩增长压力,跨国巨头纷纷调整战略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包括大手笔收购、分拆、重组等。”有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目前骨科集采边际趋缓,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市场仍有较大需求,未来创新和变革仍是关键词。”
超300亿美元抢占心血管领域
Shockwave成立于2009年,是全球第一家提供冠状动脉血管内碎石术(IVL)的公司,致力于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AD)和外周动脉疾病(PAD)的钙化病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冠脉钙化病变可能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绞痛等严重的心脏疾病。IVL是一种用于治疗冠脉钙化病变的经导管微创技术。而Shockwave是目前唯一提供商用IVL技术的公司。
心血管介入领域是目前全球增速最快的医疗科技市场之一,拥有大量未被满足的患者需求。根据《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2021)》报告,全球心血管介入器械市场规模为483亿美元,预计2026年全球心血管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822亿美元。
2023年,Shockwave实现营业收入7.3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净利润达1.47亿美元,同比下降32%。其中,研发投入达1.46亿美元,同比增长77%。随着Shockwave的加入,强生医疗科技的心血管产品组合将扩展到心血管介入领域中两个增速最快的创新领域——CAD和PAD。
事实上,近年来强生通过大手笔收购不断夯实其在心血管领域细分市场的地位。具体来看,2022年11月,强生以166亿美元收购心脏复苏领导者Abiomed,成为强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项目之一。2023年11月,强生以4亿美元预付款收购Laminar,其左心耳封堵技术用于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ib)。
值得一提的是,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3月30日,因存在安全风险,美国FDA对Impella心脏泵发出I级召回,即最高级别警报。该款心脏泵即由Abiomed生产,是目前唯一一款获得美国FDA批准的上市产品,也是介入式人工心脏最早商业化的产品。目前相关事件已导致49人死亡、129人重伤。
根据强生发布的业务展望,未来将聚焦两大业务的加速发展,其中,医疗科技将以差异化的多元产品研发管线及高增长市场的战略扩张进一步驱动业务提升,预计到2027年,三分之一的销售额来自新产品。
而现阶段作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公司,强生医疗在2023年实现收入3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8%。销售额增长主要得益于介入解决方案领域的电生理产品、视力领域的隐形眼镜、普通外科领域的伤口闭合产品和高级外科领域的生物外科产品。
在其布局的业务线中,介入解决方案板块增长最为强劲。2023年内,强生介入解决方案销售额63.50亿美元,同比增长47.7%,实现强势领跑;骨科销售额89.42亿美元,同比增长4.1%;手术外科销售额100.37亿美元,同比增长3.6%;眼科销售额50.72亿美元,同比增长4.6%。
聚焦介入解决方案,电生理业务表现亮眼,成为强生医疗科技今年各细分业务中增长最显著的部分,全年销售额达到46.88亿美元,同比增长19.1%。而2022年底收购的Abiomed带来13.06亿美元的销售额。
集采加速跨国巨头战略调整?
在大手笔收购的同时,强生也在推进重组方案。
去年10月17日,强生在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同时,宣布了为期两年的骨科业务重组计划,包括退出利润较低的“市场、产品线、分销网络”。该重组预计将于2025年底完成,成本为7亿至8亿美元,其中包括第三季度因存货减记而产生的2.35亿美元成本。
强生首席财务官Joe Wolk表示,公司希望通过这些改革加快骨科业务增长速度,提高盈利能力。同时,首席执行官Joaquin Duato表示,强生正在骨科领域不断进步,并希望在每个细分领域都成为数一数二,目前虽还未达到这个目标,但非常有信心;因此将继续通过投资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从而实现高增长。
根据OrthoWorld统计,2022年全球骨科市场规模555亿美金,同比增长3.4%。而根据Evaluate Medtec 统计,2017年至2024年间全球骨科植入物医疗器械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7%,从全球市场上看,骨科高值耗材已经进入平稳增长状态。
在骨科四大板块,从全球范围来看,关节类耗材占比最高,达36%,其次分别是脊柱类、创伤类、运动医学类以及骨科生物制剂和其他类,分别占比18%、15%、11%、10%、10%。2021年以来,骨科四大板块在我国均已经历集采。
在此背景下,我国骨科耗材国产化率不断提高。安信证券研报显示,脊柱类产品国内起步稍晚,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更新迭代和政策作用下,脊柱国采中国产占比提高至74%;关节类集采中国产化率为53%。创伤类产品技术壁垒较低,国产化率较高,2021年国产化率为72%,而在集采中国产化率高达91%。
2023年11月30日,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在天津开标,中选产品平均降价70%左右。其中,运动医学类首次被纳入集采,平均降价74%,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67亿元。
随着集采落地,多家跨国药械企业纷纷调整中国市场业务,且不仅局限在骨科领域。举例来看,2023年3月,ZimVie宣布将其脊柱业务完全退出中国。ZimVie方面解释称,“受到中国国内脊柱带量采购的影响,导致公司2022年第四季度业绩失利。另外,由于种植牙集采政策,该公司管理层正在评估其牙科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态势。”去年底,ZimVie更是宣布出售脊柱业务。今年4月1日,ZimVie宣布已完成对脊柱业务的出售,未来将纯粹聚焦于牙科业务。2022年3月,捷迈邦美宣布将牙科和脊柱业务剥离为ZimVie。在分拆后,两项业务均出现业绩下滑的情况。两年过去,牙科销售已经实现正增长,但脊柱业务却未见起色。
史赛克在2023年上半年财报里也对中国带量采购中标情况及影响做出说明,提及公司在2022年第三季度进行的脊椎产品带量采购项目中竞标失败,因此正在退出中国的脊椎业务。
美敦力此前也表示,预计在2023财年结束时,其中国市场业务将有一半以上通过带量采购实现,到2024财年结束这一比例将扩大至80%。但在2023年6月召开的全球年度医疗保健会议上,美敦力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Geoff Martha表示,“到2024财年末,所有集采造成的影响都将减退。我们正在中国投资,中国是个很大并不断成长的市场。也许中国市场的增长甚至会比我们预计的更加强劲。”
“集采之下,耗材价格不可避免受到冲击,企业承压下也倒逼创新转型,行业加速调整重组。”上述分析师补充分析,跨国企业也并非“放弃”中国市场,而是以创新变革进一步拓展我国的增量市场。在上述分析师看来,未来企业着眼点不再是单个产品,而是为患者提供全流程服务和疾病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