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商业航天高地,又一省份要给企业超千万补贴奖励

又一省份出台商业航天相关政策支持。

5月9日,湖北省推出《湖北省突破性发展商业航天行动计划(2024—2028年)》(下称《行动计划》)。

其中提出,湖北省力争建成高能级创新平台15个以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20项以上;形成年研制60发运载火箭、500颗商业卫星的能力;重点建设9个商业航天创新特色园区;新增上市企业5家左右,入库企业超过100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家以上,新增50个示范应用场景,全省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争取突破1000亿元。

《行动计划》指出,支持航天央企集团、民营头部企业等经济组织在鄂设立法人机构,按照企业一次性实缴注册资本的2%给予奖励,最高2000万元。对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3亿元、5亿元、10亿元的商业航天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奖励,实行晋档补差。

同时明确,省内自主研制、成功发射的运载火箭,奖励标准100万元/发;省内自主研制、成功入轨的各类卫星,奖励标准1万元/千克,单颗最高奖励50万元。每家单位每年累计奖励最高500万元。

近年来,湖北省在商业航天领域有不少突破。

2021年,《湖北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航空航天行业产值达到千亿级规模。

2017年,武汉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启动建设,是中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该基地已经实现最高年产50枚火箭的能力,构建起星、箭、云和航天材料齐聚的产业主链。

位于湖北武汉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航天科工火箭),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最早一批进入商业航天领域的企业。航天科工火箭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为发展航天产业成立的,国内首家专业提供商业航天发射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航天科工火箭专业从事运载火箭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主要科研方向为新型运载火箭研发,其目前主推“快舟”系列运载火箭,为军民融合项目。

2017年1月9日,“快舟一号甲”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将三颗卫星成功送入轨道。此次任务采用纯商业发射合同组织形式,完全按市场行为运作,是快舟火箭的“商业第一单”,也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商业航天首发,被认为是中国在商业航天领域迈出新步伐。

2020年,快舟火箭产业园入驻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成为国内首个现代化商业火箭产业园。

今年1月5日,快舟一号甲火箭“一箭四星”,完成2024年中国航天首次发射。同时在1月26日,该公司可重复使用技术试验箭顺利完成垂直起降试验。

在卫星领域,去年7月,航天科工二院空间工程总体部宣布启动“楚天”超低轨通遥一体星座建设,预计规模组网将达516颗卫星,目前已完成首发试验星研制。

据《湖北日报》报道,2023年,湖北省商业航天市场主体快速壮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家、“专精特新”企业16家。

武汉国家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的目标是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聚焦打造商业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三大产业集聚区。截至目前,基地入驻产业项目17个,协议总投资近160亿元。

商业航天是重资产行业,研发资金投入比例较高,收回成本的周期长。资金对商业火箭、卫星企业发展非常重要。

近年来,国家层面开始大力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及商业航天;今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除湖北省外,多个省份、直辖市等已推出商业航天相关支持政策。

2022年初,《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星箭网络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发布,其中提出,对年产值首次突破一定规模的企业,按不同档次给予资金奖励,最高1000万元;对符合纳入“白菜心”工程条件的星箭网络企业的研发费用资金支持力度最大,最高5000万元。

此外,对在北京经开区依法从事星箭研发、生产或发射经营的企业,给予商业发射保险贴费不超过市级标准1:1的配套资金支持,对成功入轨的同一型号火箭,给予第1-3发不超过发射测控服务费50%的资金补贴。

今年1月,《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公布,其中提出,将在全国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产品研制能力和大规模星座建设运营能力。

发展目标明确,将引进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数量超过20家等。

目前,北京经开区亦庄亦庄已聚集40余家航天企业,落地于亦庄的商业火箭整箭研制企业数量占全国75%以上。2023年,北京实施商业火箭发射14次,其中13次来自亦庄。

今年4月,39家企业在亦庄结成中关村亦创商业航天联盟。

计划到2028年,北京亦庄形成商业航天500亿元级产业集群;再用五年时间,发展成为“千企联动、千星入轨、千亿营收”的商业航天创新集群。

上海市也积极促进商业航天发展。

2023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上海市促进商业航天发展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其中提出,提升商业星座设计建设运营能力。积极争取卫星互联网、综合时空(PNT)体系建设重点任务,大力支持千帆卫星星座、智慧天网、甚高频数据交换系统(VDES)等星座组网建设等。

上海市明确,将加快形成从火箭、卫星、地面站到终端的产业链,到2025年实现空间信息产业规模2000亿元,实现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着力打造“上海星”“上海箭”的发展。

今年5月,上海市松江区经济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松江区商业航天和空间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征求意见稿)》内容显示,支持卫星、火箭及其核心零部件和材料等领域重点项目落地,按不超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0%给予补贴,每家企业最高3000万元。

对成功发射并入轨的商业航天火箭,按100万元/枚的标准给予生产企业奖励,每年单个企业累计奖励不超过500万元。对成功入轨运营的商业卫星,按1万元/公斤的标准给予生产企业奖励,单颗卫星最高奖励50万元,每年单个企业累计奖励不超过500万元。

对商业航天和空间信息领域服务类企业,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00万元、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分别给予最高10万元、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此外,重庆、河南、山东、海南、江苏、广东、安徽等多个省市从政策层面提及支持商业航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