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推原住民族科学发展 钢构竹屋7日动土
清华大学原民科学中心竹屋建筑工程7日开工。(邱立雅摄)
清华大学长期投入原住民族科学教育,2019年设立全台第一所原住民族科学发展中心,如今更为中心打造一座结合原住民族传统竹工艺与现代化钢构的竹屋。竹屋建筑工程7日开工,多位原住民族耆老及原住民族立委高金素梅都来祈福致贺,盼望竹屋明年夏天落成后,除经常性举办原住民族科普活动与展览,更成为重要的世界南岛语族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研究教学基地。
清华大学推动原住民科学教育已有25年,首创以原住民传统文化智慧为基础发展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在2019年正式成立原住民族科学发展中心,2021年更在教育部与原民会支持下,投入4400万元搭建竹屋。原住民族科学发展中心主任傅丽玉指出,具原住民族特色的竹屋座落于清华大学校本部教育馆后方,使用的建材桂竹全都从新竹县尖石乡就地取材。
傅丽玉特别感谢此次负责设计监造的建筑师林志成,为了打造符合建筑法规,又能展现原民特色的竹屋,特别与原住民族耆老、竹屋达人、竹建筑专家共同研发出结合竹材与钢构的全新建筑工法。
清华大学校长贺陈弘表示,原住民族的丰富文化艺术众所周知,但同样重要的科学智慧却常被忽略,他希望清华原民科学中心的设立,能深入探究原住民族的生活智慧,从新的角度找到解方,也找到未来的希望。
许多原住民族的智慧因没有文字记录而无法留下,立委高金素梅致词时说,如今有原民科学中心传承,希望未来每一个部落小孩都能以身为原住民为荣。她呼吁将原住民族的语言、文化、科学列入中小学新课纲,也期盼清华大学在新竹尖石、五峰设立原民专班,造福新竹的原住民族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