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过下水道、三餐吃白吐司...小小油漆工苦熬20年夺金马:领奖那天我才像个人

图/今周刊提供

明星耀眼、导演神气,但每部电影背后,都有更多专业技术人员,一起打造这个梦。

「质感师」陈新发苦熬一身本领,为电影中所有细节,涂抹上了「时间」。

「就像那张沙发椅,看起来一点也不烂啊⋯⋯。」前晚,陈新发根本没睡觉,这位先生总是把日子过得晨昏不分,一天硬要过成两天。花白发丝黏在他额前,蜡黄皮肤混杂着某些说不上来的颜色,岁数刚过半百,沧桑的纹路却爬出满脸的岁月质地。

他继续谈着阿荣片厂里那张年代久远的椅子,「没有破、没有坏,但你怎么看,都能看出它几乎是个古董⋯⋯。你能感受到,很多人的屁股在上面坐过。」陈新发指的不只是沙发,而是那些凝滞其上的「时间」。他认为,「时间」是会附着在一切事物上的,而且它「会说话」。

陈新发神情疲惫,毕竟前晚他在片厂熬了整夜,赶着替新MV的道具「化妆」。他也知道,自己长年吸入太多油漆甲苯,身体多少受到影响;但是,谈到钟爱的「质感师」工作,陈新发垂落的眼皮里,就带有精光,非常坚定。

「我想让大家知道,小小油漆工也能站上金马舞台。这个奖,被肯定是一回事,我想做一个模范,让大家知道台湾电影在专业领域够厉害。」陈新发的职业听起来很冷门,叫做「质感师」,但质感师在电影产业里,重量其实很重。今年,金马奖评审复选中,陈新发以压倒性票数得到「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奖项。

「质感师」隐身在大导演、大明星光环之后,但这群人却是不可或缺的。他们一路殚精竭虑,为导演与演员打造场景、物件的表面张力,沉默地为剧情、情怀传达所有说出口与没说出口的一切。美术组赶工做完道具,他们就必须为道具画上一张皮──那必须是充满深度的表皮。

从台湾影界根本没听说过「质感师」的2000年初开始,陈新发就一路干,干到现在,他已是好莱坞等级的巨匠。在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马丁.史柯西斯的《沉默》、卢贝松的《露西》、王家卫的《摆渡人》中,陈新发都亲手留下了他那些「会说话的」场景。

「我只是想把东西做到最好啊!」陈新发还记得,在帮王家卫做《摆渡人》场景时,「当时人在上海,那边跟台湾不同,很多资源都较难拿到。」然而,王家卫要求高,一旦做得不自然,就是场「轰炸」。

10坪大的小房里,他镇日跪地,灰发上的汗水,滴滴落在他画好的花砖地板上,笔画都斟酌。镜头下,地砖场景只出现几次,「但每块砖都要有时间痕迹,要考虑动线,人走过的地方应该比较光滑,但两侧要有灰尘。颜色层次、深浅都要安排在最适当的地方⋯⋯。」陈新发总算让每块新烧的磁砖,都因风尘活了起来。

更多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3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