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专业重政治 疫苗产业杀手
(图/Shutterstock/达志)
2019年底面临新冠全球流行挑战,台湾早期病例少,传统防疫足以应付,待权责转至指挥中心,偏偏指挥官的专业非此领域,对病毒疫苗尚在学习。因此,第一次行政院科技会议讨论新冠疫苗之前,并无整体蓝图,更遑论如孙运璇、李国鼎当年为成立台积电奔走筹募资金!
新冠疫苗第一期临床试验,国内三家疫苗厂勇于尝试;到第二期临床试验快结束时,突然要求国内厂商临床二期试验扩大样本数,疫苗厂勉为其难达标,但后续即使取得国内EUA,因不符国际规范无法贡献全球,揠苗助长!不知谁的主意,以扩大第二期样本数,却完全不补助国际评量最关键的第三期随机分派对照临床试验。这期间,尚不知科技顾问室曾做哪些努力?
高危险群常为具单一或多重慢性病年长者,其免疫力与临床试验召募健康青壮年不同。所以国际疫苗大厂多乐于公布第四期疫苗上市后在真实世界的评量实效,以取信于民。换言之,政府没有第一至第四期疫苗临床试验的审慎规画,却让疫苗厂自筹最耗费的第三期临床试验,结局当然殃及百姓!
事实上,2021年6月屏东枋山发生Delta病毒流行时,地方首长赶紧打新冠疫苗后,疫情随之结束。然而,同年4至5月双北Alpha病毒爆发,两市市长毫无疫苗可打此硬仗。呼吸道病毒在人口密度高处传播快;而疫苗接种率低时,易在人际传播中自然择选「优势」病毒株,助其自万华快速扩大传播他区!
倘若双北疫情有足够的新冠疫苗,势必降低重症及死亡数。若当初食药署能与疾管署的疫情分析相配合,最起码在国内完成第三期临床试验,也能有科学数据做未来决策的基石!
然而,疫情前有疫苗厂曾提出以不同疫苗追加接种等临床试验作法,惟医药品查验中心官员未察国际学刊已有数据显示不同疫苗的追加免疫效果比同疫苗更佳,于是马上打了回票。换言之,政府官员对疫苗厂的偏差待遇,一则严格监管,另则却官官相护;加上食药署坚持免疫桥接,忽略对抗多种病毒变异株更应评量T细胞免疫及抗体的免疫持久性。如此,在国际学刊发表证实科学评量较优的一国产疫苗,于官员「食古不化」下,完全丧失降低国内死亡与促进全球卫生的良机。
幸不受官方青睐的国产疫苗,认真完成第三期临床试验,已取得国际认证。显然地,近年疫苗决策官员高高在上者众,但远不及孙运璇、李国鼎主政时官员们为民服务的热忱、专业效率、远见与胸襟。诚然,以科学思维将疫苗专业放在政治之前,才能厚惠民众健康福祉。(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