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若君辨识17只长吻鳄宝宝 破壳3天不出取名大赖皮

▲辨识马来长吻鳄宝宝台北市立动物园保育员邱若君有一套。(图/台北市立动物园)

生活中心/台北报导

台北市立动物园去(102)年9月成功孵化17只濒临绝种的马来长吻鳄,由于繁殖不易,在保育上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照顾4个月大的小鳄鱼,最重要的就是温度控制,保育员邱若君细心照料,为每只个体建立基本生物资料

北市动物园16日表示,马来长吻鳄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尼,野生数量仅约2500只,去年动物园与嘉义县龙群鳄鱼养殖场合作,进行马来长吻鳄的保育繁殖计划首度台湾复育成功,9月时共成功孵化17只。

动物园指出,由于圈养的马来长吻鳄雌鳄要15至17岁以上,雄鳄要20岁才能开始交配世界各国成功繁殖案例屈指可数,这次能成功繁殖马来长吻鳄,在保育上有重要意义。目前17只鳄鱼宝宝4个月大,保育员邱若君(左图/台北市立动物园)说,照顾小鳄鱼最重要的就是温度控制,白天约摄氏30度,晚上则维持约25度。

一眼看去长得都一样的小鳄鱼该如何辨别?又如何帮牠们取名字?太一、明星、咕咕、大赖皮牙牙堂主卷尾...,为了辨识每只鳄鱼宝宝,邱若君为每只小鳄鱼建立基本生物资料,将鳄鱼的尾基部拍照,用不同的斑纹来分辨个体。

邱若君透露一些照顾鳄鱼宝宝的小趣事,他说,一只名叫「咕咕」的小鳄鱼,孵化破壳后露出长长的吻部,身体却在蛋里待了3天还不肯出来,最后只好帮牠把蛋壳剥开。原以为「咕咕」无法自己破壳而出,可能体质较弱,没想到牠很能吃,连躲到缝隙的鱼,牠也会等到邱若君换水逼出鱼时,一个箭步冲上前叼住活蹦乱跳的小鱼

在等待「咕咕」破壳而出时,邱若君不时学鳄鱼的叫声,鼓励「咕咕」自己破壳而出,可能是这个原因,现在只要听到邱若君的声音,「咕咕」也会发出叫声。「咕咕」因为会吃又会抢,成长速度比其他鳄鱼快,为了安全,只好让牠住在「单人房」;平常鳄鱼单独饲养都是因为抢不到食物,「咕咕」却是因为太会抢。

因为这是台湾第一次成功繁殖马来长吻鳄,动物园希望能留下生长过程纪录,特别架设录影机拍摄孵化过程,没想到第一只鳄鱼宝宝用卵齿顶开蛋壳,蛋壳却不偏不倚的黏在吻端,就这样等了3天,牠才破壳而出,因此取名「大赖皮」。

而「牙牙」一孵化就咬人,「太一」是第一只孵化的个体,而唯一被拍到破壳画面的鳄鱼宝宝,取名「明星」。动物园说,由于展场空间有限,目前17只鳄鱼宝宝还没有公开露面规画,如果民众想要认识马来长吻鳄,有两只成年鳄鱼在亚洲热带雨林区展出,欢迎民众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