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化升温 牵动人民币国际化

2023年1~11月人民币国际支付占比变化

人民币国际化逾十年,2023年以来,俄乌战争与地缘政治波动让「去美元化」升温,人民币快速跃升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但在亮丽成果背后,人民币在国际间的交易额仍与美元相去甚远。专家普遍认为,除非大陆对外开放资本帐,否则终将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掣肘。

自俄乌战争爆发之后,西方国家对俄国进行金融制裁,俄国只好转为与中国靠拢,中俄两国跨境贸易也不再透过美元,改由双边本币结算,带动人民币的国际贸易交易额激增。

在「去美元化」持续发酵下,2023年以来,不少国家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建立人民币离岸清算银行、货币互换和使用当地货币结算的协议,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前行。

据人行「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3年以来,除了先后和埃及、阿根廷、寮国、蒙古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伊拉克、巴西、阿根廷也宣布与中国间的贸易采取双边本币结算。

另外,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与中国间的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尝试以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打开新页。

另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23年1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交易中的占比从10月的3.6%升至4.61%;日圆占比从10月的3.91%降至3.41%。人民币超越日圆,成为国际支付中的第四大货币,这也是人民币自2022年1月以来首次重返前四名,市占率更来到历史新高。

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在2023年取得显著进展,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坦言,从全球交易量来看,仍与美元、欧元有很大差距。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下一步,张明建议,除了推动大宗商品现货、期货交易的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还可在离岸与在岸市场向外国投资者提供多元且高品质的人民币计价金融商品。

国际信评标准普尔全球评级亚太区经济学家Vishrut Rana指出,大陆金融市场对全球投资者仍具吸引力,以人民币结算可以降低跨境交易成本,能创造外币需求多样化。但他也表示,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使用占比若要提升,有几大挑战关卡,包括国际金融市场的使用规模需继续突破;更大的资本帐灵活度;持续的经常帐户赤字。

标普更直言,大陆官方若不取消资本帐户限制,汇率的灵活性无法呈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依旧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