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加速国际化 挑战美元霸权
图/中新社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可能提升人民币吸引力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国际角色受到各国的关注,甚至有媒体暗示人民币即将挑战美元作为主导全球国际货币的地位。
然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前重庆市长黄奇帆表示,虽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但总体上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仍不匹配,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仍有很大空间。美国联准会称,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使用中的占比仅2.5%,落后美元的66%。
2024年9月5日,黄奇帆在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演讲时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3年GDP占全球比重达到17%,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在全球支付清算中的比例为4.14%;作为储备货币仅占全球百分之二点多。他强调,「人民币国际化仍有很大的空间,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黄奇帆表示,他不赞成人民币取代美元,达到「去美元化」的目的,而能否成为世界货币,取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绝不能因此认为人民币可以取代美元的世界地位。
另一方面,根据美国联准会官网2024年8月30日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展望」报告指出,人民币在国际重要性方面,与美元仍有巨大差距。根据Bertaut、von Beschwitz和Curcuru(2023年)的国际货币使用综合指标,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使用中的占比仅2.5%,落后于美元的66%。
此外,人民币在国际使用中的排名仍然落后于欧元、英镑和日圆。报告强调,「即便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开发的类似指标,这一排名也没有变化。」
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式上,联准会报告指出,中国政府透过包括建立人民币清算银行网路、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CIPS)、人民币互换额度,以及与其他国家签署双边协定,以增加贸易中的人民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