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十大教育热点:关注“一老一小”,推动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教育有政治、战略、民生三重属性,历来是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继续带来大量教育的建议和提案,既关乎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动能,又关乎为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减轻教师负担、科学教育、乡村寄宿制学校、人工智能教育、老年教育、普职分流焦虑、普惠托育、大学生就业、预制菜进校园等十大热点。

保护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健康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窦延丽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课程方案,制定各学段衔接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大力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全学段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建议,从多方面预防青少年抑郁症。学校要加强抗压能力教育,不应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教会青少年对负面情绪的管理。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减压,要多带孩子开展户外、文艺、体育类活动,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

青少年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来自学业负担和焦虑,“普职分流”可谓重要的焦虑源,克服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普职融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仁祥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高中阶段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职普招生比例,不搞“一刀切”,避免大起大落;完善贯通培养机制,支持各地扩大优质中职与高职学校贯通培养规模,探索开展中职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林敏洁则建议,稳步推进普高与中职合并重组,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加快发展新型综合高中。

青少年健康的风险因素不只有心理,还有正处在发育之中的身体。近年来,预制菜进校园引起争议,引起了家庭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担心。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瑞芬建议,预制菜产品只可以进入消费者有主动选择权的商品市场,而不得进入消费者被动选择的市场,比如学校食堂、职工食堂、养老院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则认为,预制菜产业化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乡村振兴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他建议,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社团等发挥食品领域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对食品安全谣言内容进行科学、全面的解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未来建立预制菜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之后,对于预制菜进学校,要对预制菜的原料溯源、营养密度、加工工艺、包装标识、储存运输、添加剂的剂量种类以及农药残留、重金属等作出更高要求。

适应人口变化配置教育资源

人口变化趋势对教育有重大影响,因此要加强前瞻性布局,统筹托幼、基础教育、高校毕业生、老年教育等各阶段教育布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调研发现,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求计算,到2025年,托位数要达到约600万个,而目前仅有200万个,缺口约达400万个。

柳茹建议,要加强托幼一体化建设,构建统一的管理体制,明确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职责,完善部门间协调合作机制,对开办普惠性托班的民办幼儿园给予补贴,支持婴幼儿健康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科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所长杨丽婷建议,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设立普惠托育建设专项财政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托育服务的支持;建立普惠托育建设补贴、托位补贴、生均补贴最低标准。

人口变化趋势还包括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但总会有孩子留在农村。因此,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建议,常态化推动寄宿制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改善,保障农村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大量撤并乡村小学及教学点,会让乡村留守孩子上学路更远、事更难,导致乡村辍学率回升。”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说。

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尽快采取措施,叫停盲目撤点并校,保留必须保留的乡村小学及教学点。在撤并学校及教学点时,必须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与此同时,要继续加大投入,办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保障每一个乡村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终身教育培育人才红利

教育是全社会人力资源蓄水池,是人才红利的主要供给方。

高校毕业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但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工作十分艰巨。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副市长杨善竑建议,各部门、各地要把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局稳定作为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提前介入开展职业指导,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与促进本地产业发展相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工商学院董事长李孝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高校毕业生就业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高等教育供需匹配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长期未能解决好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他建议,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载体的需求预测机制,系统完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激发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内生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工业学院副校长张祖涛则建议,加大对新兴行业的扶持力度,增加企业就业岗位、社会组织就业岗位、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及政策性公益性岗位,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基层就业空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低龄老年人也是重要的人才红利,加强老年教育将造福社会。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建议,积极增加老年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强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开设老年教育师范专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67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8.43%,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3亿。

李景虹指出,未来10年,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口将步入退休行列,这部分群体具有追求高品质文化生活的诉求,他们接受老年教育、参与社会服务的愿望比较强烈。

北京市工商联执委、量子之歌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李鹏认为,随着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新的经济业态正在崭露头角。与此同时,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60后的“新老人”正迅速崛起,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实现和悦己需求,将为银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量子之歌旗下的中老年兴趣学习平台千尺学堂提供书法、钢琴、站桩等在线课程。“通过科技与服务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助力‘新老人’培养兴趣爱好、提升自我价值,更能让他们在社交互动中感受到归属感和参与感。”李鹏说。

科技赋能减轻教师负担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倒逼教育转型升级,科学教育、人工智能教育,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指出,从总体上看,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顶层设计不够精细,规划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重视程度上热中温下冷,社会共识有待进一步凝聚;课程、教材等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创新;科学教育资源开拓不够,社会力量参与科学教育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刘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建议立足新目标新要求,重新修订中小学科学教育教材,创新课程体系,并督促各地各校落实教材、课程配套实验实训条件,避免“黑板上做实验”,完善科学教育体系,提高其吸引力、培养力。

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需要了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亦需赋能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同时将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加大对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投入,将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拓展到更多专业,培养更多跨领域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则建议,加快构建基于国产底座的教育专属大模型,并在自主可控的算力平台上持续进化,让孩子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面向未来,成为更有竞争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新人类。

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技术已应用到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与干预这个细分领域。刘庆峰建议,要搭建医教互联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预警、干预的动态追踪管理平台,提升筛查覆盖率、预警准确率、心理辅导覆盖率和干预闭环率。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重要应用领域,是成为教师的智能助手,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今年全国两会上,减轻教师负担受到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知名编剧蒋胜男表示,许多中小学教师每天最大的工作不是教书育人,而是要完成各种“保险、防诈、安全头盔、防溺水、美育、竞赛、活动、突击检查、APP下载、打卡、拍照、美篇、公开课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建议,尽快减少和限制教育考评,切实为教师纾困,让教师全心施教、潜心治学、安心科创。取缔各种不必要的考评,把高校治校权交给校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及教授委员会,实行责权利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