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实战经验 两岸谈判人才流失

两岸官方多年无沟通,缺少实战谈判的平台,让两岸谈判人才出现流失。图为2015年8月,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举行两岸两会领导人会谈。(新华社)

金门海域大陆渔船翻覆事件,开启2016年民进党上台以来,两岸不得不进行的首次「面对面谈判」,事件至今未落幕,背后也反映台湾这些年缺少两岸谈判实战的机会,更迫切的是,具备对陆谈判经验的事务官,正随着时间逐渐流失。

台湾对大陆的谈判经验,肇始于1990年代初期的金门协议,之后海基海协会成立,让两岸沟通协商有个对话窗口。在马英九政府时期,两岸签署23项协议,背后更是透过经验传承,培养出一批散布于各部会、具谈判经验与能力的中阶事务官。当时,我方谈判代表由三方组成:以海基会名义带队出团、各专业职权部会代表进行实质谈判、陆委会代表「监军」并守住政治底线。

曾任陆委会咨询委员、海基会顾问的政大东亚所特聘教授王信贤指出,过去几年两岸缺乏官方互动,台湾因此忽略谈判沟通的重要性,相关官员的谈判经验与专长黯然失色,若非不受重用,即是届龄退休,以致相关人才持续流失。

尽管两岸当前少有互动,但王信贤疾呼,台湾仍应未雨绸缪,积极累积对陆谈判事务官,包括传承过去的谈判经验,否则大陆未来持续出招,台湾势必也须做出回应,无论是如这次渔船意外事件,或是两岸ECFA早收清单等潜在谈判议题。

位居ECFA谈判第一线的前经济部国际贸易局(今国际贸易署)副局长徐纯芳指出,事务官经过各种考试进入公务体系,具备一定水准去判断与处理基本涉外事务,但必须给予机会及舞台,否则未经实务经验,谈判人才的培养谈何容易。

她强调,两岸现阶段各有坚持,因此政府应该先思考如何打破目前僵局。政府的两岸政策必须清晰,创造明确的谈判方向与机会,并给予充分授权,依照我国文官体系的素质,谈判人才随时都可以培养与应战。怕的是,这些人才在目前的工作情境下难以自我成长,而成为只会在办公桌上「爬格子」的文案官员,就有点可惜了。

徐纯芳直言,谈判可以有冗长的准备,但一定要有个起源,即打破僵局,「否则一切都是空的」。她特别提醒,不要把两岸问题的希望都放在美国及日本,我方应该要自己设法解决问题。

前陆委会副主委、文化大学国家发展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赵建民则提出谈判的三层次。一、营造有利的谈判环境,但当前两岸紧张,不存在此环境;二、谁去谈判,但陆方拒绝与我官方往来,尽管双方偶有委托民间单位在若干议题接触,但并不能算正式谈判。三、谈判人员本身。马时代两岸融洽,大陆对台持让利态度,事务官谈判经验相对次要,但如今两岸「真刀真枪」,谈判官员的素质就更显重要。

赵建民强调,当前台湾的两岸大战略模糊不清,应把国安战略目标的优先次序排列出来,如此才能就是否对陆谈判、如何谈判等做出安排与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