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星期人物》硬底子实战经验 陆东部战区司令刘粤军

由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五省所组成的「东部战区」,是中共武力犯台的第一线主力部队,而司令粤军上将,出身基层且曾参与1979年「中」越战争,是少数年轻时拥有实战经验的高阶将领

刘粤军祖籍山东荣成,父亲刘义德,是从胶东(山东省胶东半岛)渡海北上的八路军,曾任第41军政治部副主任、湖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因为出生在广东的军营中,所以父亲给他取名为「刘粤军」。军人家庭对他立身做人影响很大,小时候,父辈们常讲述出生入死的故事,令刘粤军十分向往。十三岁,学校放假时,父亲就常把他带到连队里,和士兵们一起生活、训练,培养吃苦精神。

1969年12月,还不满16足岁的刘粤军参军入伍,当时组织上想让他们那一批小菜兵学些技术,如开车了、外语,他怎么也不愿意,几经曲折,终于如愿以偿,进入著名的「塔山英雄团」即「第41集团军步兵第123师第367团」成为步兵。

中共第41集团军(现为南部战区陆军第75集团军)步兵第123师第367团前身为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第34团, 在民国37年9月,辽西会战中中共第4、11纵队及2个独立师守备距离锦州15公里的战术要点塔山,林彪下令「不计伤亡数字」死守,最后成功阻止国军东北剿匪总司令部的东进兵团增援锦州,直接埋下了辽西会战的败局,中共第4纵队伤亡过半,第41军授予第367团「塔山英雄团」称号。民国52年10月,中共于塔山修建「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纪念塔」,102年10月15日「塔山狙击战『胜利65周年』」之际「塔山阻击战纪念馆」重新开幕。辽西会战后有国民党人士称「党国之败,败于塔山」。刘粤军在此历练20年,自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大陆资料称:中共伤亡3,000余人,击毙伤国军副团长以下官兵6,222人,俘虏667人)

刚从军时的刘粤军,身高167公分,体重48.5公斤。部队野营训练时,刘粤军全身披挂,足有25~30公斤,一路行军跌跌撞撞,经常摔跤。有一次连队负重爬山,刘粤军一天摔了40多跤,到最后摔到地上就不想再起来。第二天早晨整理背包时,副班长悄悄地把刘粤军的东西收进自己的背包里,只给他留下一些较轻的行李。可是,这名副班长的个头比刘粤军还小。这件事给刘粤军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年以后还会回忆起。

刘粤军虽然是干部子弟,但因为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加上个人的品格素养,使得他身上没有常见的干部子弟那些「高傲自大、瞧不起工农子弟、作风拖拉、不可一世」的坏习气。刘粤军并不以自己的出身为傲,没有架子,平时愿意和工农子弟打成一片。他在日常的训练中非常刻苦,好学深思,进步很快。1973年12月,刘粤军被提升为排长。10个月后,又被提升为367团2营4连连长。

1979年2月,中越战争爆发(大陆称「自卫反击战」),战场是检验军人是否合格的最佳试金石,1979年2月爆发的[中」越战争,让刘粤军初显英雄本色。

时任4连连长的刘粤军,担负着突穿前锋连的重大任务踏上了战场。在高平战区,执行大突穿任务的41军123师部队任务艰巨、困苦。刘粤军带着自己的连队不怕牺牲,勇敢作战,他们一边战斗一边前进,经历了一次次战斗,沿途消灭了敌人无数的火力点,拔竹签(越共陷阱),排地雷,扫路障,为后方大部队突穿探路排除障碍。在后勤支援无法供养的情况下,他们忍耐饥饿战胜困难,圆满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

特别是在营救被越军包围并已负重伤的123师副师长李德元的行动中,刘粤军身先士卒,果敢机断,亲自操纵一挺重机枪,猛打越军火力点,其英勇表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目击战斗的一名侦察排长描述道:「4连的刘粤军连长最为勇猛,他右手提着一支冲锋枪上衣扎在裤腰里,利用上衣的空隙揣着几个装满子弹的弹匣,那姿势确使敌人闻风丧胆」!

而刘粤军并不独此战如此,在突穿高平西侧之扣屯的一路艰难苦战中,不论是打先锋,还是断后掩护,他都是勇往直前。2营炮兵连的一名排长在战后回忆说:「看到4连连长刘粤军手持冲锋枪,腰间带着对讲机一边不停的下达命令指挥战斗,一边不时的在田野上奔跑跳跃,生死不顾,横冲直撞的勇敢战斗」。如此鲜活的形象,正是刘粤军的风格。战后,刘粤军荣立二等功,并登上了「解放军画报」的封面,一时名扬全军。

回国后,因为军事素养佳,1979年7月,刘粤军被任命为367团司令部作训股股长,负责部队的训练。1980年6月,刘粤军又被提升为营长。当年夏天,为应对中越边境紧张的战备形势,提高干部军政素质广州军区命令各师组建干部军事培训大队。刘粤军被抽调到123师培训大队训练学习,担任了教练班长。在4个月的学习训练期间,刘粤军以身作则,成绩优异,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军政素质(意指军事理论、体能及战技)。

从师培训大队学习归来半年后,刘粤军升为367团参谋长,参加了支援「收复法卡山作战」的军事行动。1987年7月,刘粤军升为 367团团长。长期的部队基层生活,使刘粤军对士兵、对下级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一直奉行「以情带兵、以礼带兵、模范带兵」的宗旨,并终生受益。

1989年6月,刘粤军升任121师参谋长,迈入副师行列。1993年1月,又任121师副师长。1993年3月,「中央军委」命令组建「驻香港部队」,该部队陆海空精兵合成,刘粤军调任深圳基地第一任主任,当时基地为旅级。按照广州军区命令,步兵旅由第42集团军抽调部队组建,而深圳基地则由第41集团军组建。该基地是驻香港部队中一支「不进港」的部队(香港有事时才进入香港),他们虽然没有像进港的部队那样显赫,却以自己默默奉献的精神,为驻香港部队建设做出贡献。

刘粤军和基地政委曾求腾为深圳基地的选址定点和建设付出心血,受到军区首长的肯定,也引起军委领导的注意,他的军旅仕途开始步入「快车道」。一年后,刘粤军调回41集团军121师,升任师长,在师长职务上的锻炼,开始让刘粤军基本具备「组织指挥多兵种协同战术」和「联合战役」的能力。

1995年6月,刘粤军转任老部队123师师长,这时,该师被中央军委确认为「快速反应部队」才1年。十几年后,从广东省军区政委退伍的蔡多文少将,在回忆录中记载了他当123师政委时的这位搭档:「师长与我属于同龄人,他思维敏捷,敢说敢干,组织能力强,抓部队经验丰富,我们在一起共事亲如兄弟,部队建设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上了新的台阶」。

1998年夏,刘粤军率领123师参加洞庭湖区抗洪抢险,经受了严酷的考验。后来他回忆:「我们师接受任务非常突然,受命后一个半小时,就发出了第一趟专列,比预定时间提前8个小时到达了指定地点,正赶上第六次洪峰来临的危机关头」。经过一个月的奋力苦战,洪水终于消退。刘粤军带领肩膀磨破、脚掌泡烂全师官兵准备撤离灾区时,当地几十万群众夹道欢送,拿出自家的食品、用品慰劳救灾部队,情景动人。刘粤军泪水夺眶而出,他觉得再大的付出都值得。部队归建后,刘粤军即升任为41集团军参谋长。

1999年4月,刘粤军被任命为解放军澳门部队司令。驻澳门部队更加精干,当时为师级、团的架构,只有1,000余人,但主官高配副军,显示出中央对「澳门驻军」的特别重视。刘粤军的搭档贺贤书少将是从「驻港部队」政治部主任的位置调来,这一武一文,相得益彰。当年7月,刘粤军晋升为少将。12月20日中午12时,解放军驻澳门部队乘坐70多辆装甲车、运输车、特种车辆缓缓驶出珠海拱北口岸,进入澳门。刘粤军肃立于指挥车上,行着军礼,在数万澳门市民的夹道欢迎下徐徐前进。几个世纪以来,中共军队第一次踏上了澳门的土地,行使主权。

驻港部队深圳基地第一任主任和驻澳部队第一任司令,两个历史纪录,刘粤军感到这是此生最大的荣耀。

2001年9月,刘粤军进入「解放军国防大学」基本系军职干部第21期指挥员班学习。2002年2月,刘粤军升任第42集团军军长。2007年6月,刘粤军跨大军区交流至兰州军区担任军区参谋长。2008年7月,刘粤军晋升中将。2012年10月,兰州军区司令王国生年满65岁退役,刘粤军被任命为司令,成为中共军界的新一代翘楚,这一年,他才58岁。有过实战经验的高级将领,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是军中共识。

与刘粤军有过接触的军方人士称其属于思考型、稳健型将领。在大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刘粤军的眼界更加宽阔。他积极遵循总书记、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指示,以加强「三种类型」部队(快速反应部队、新型战力、新装备部队)建设引导部队整体提升,认真思考如何把预防危急、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统一起来,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为国家和平发展营造有利战略态势。

2015年7月,刘粤军由中将军衔晋升上将,成为共军现役38名上将之一,攀上新高峰。从各方面趋势来看,长期一直优秀的刘粤军已经深得高层器重和部属拥戴。不管地方还是军队,仕途上「有一时的暴发户 但没有永远的暴发户」,要当大任,必须日积月累 、鞠躬尽瘁。有战友回忆,以前刘粤军当连长时,团里开大会,别的干部在上面讲话,下面叽叽喳喳的,一到刘粤军讲话,下面马上鸦雀无声,而且一连讲了两个小时,根本「不用讲稿,也没一句废话」,当时台下的很多官士兵都觉得了不起,此人日后肯定会担大任,果然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