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刘邦在白登吃大亏,不得不和亲的根源,不是匈奴而是另有其人?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我願無違
字数:4394,阅读时间:约11分钟
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重新分封了许多有功之人为一方诸侯,比如平城白登之围的主角——韩王信。
▲韩王信像
史书记载,韩王信乃是韩襄王之孙,随着项梁反秦之后,各地诸侯皆复国,但唯有韩国未复,其君无长。
于是,当时以韩诸公子横阳君韩成为韩王,掌控韩国旧地,但随着项梁兵败身死之后,反秦起义猛然受到重创时,这位韩王成最终只能投奔楚怀王,直到刘邦攻略韩地时,才得韩王信投奔,并随刘邦入武关。
可以说,韩王信也算是刘邦立汉的老班底之一。
而韩王成,在项羽入关中灭秦之后,分封诸侯王时,以韩王成无功于天下,所以改为列侯。
当后来刘邦东出之际,以韩信平韩地之时,感受到威胁的项羽,匆忙之下,以自己在吴游历时,担任过吴县令的郑昌为韩王,抗拒汉军。
谈到郑昌,就不得不提,当初项梁杀人,与项羽避事于吴中,而吴中士人与项梁关系莫逆,到项羽时,接受项梁的余泽自然也是预料之中。
汉二年时,韩信略定韩地十余城。
此时,刘邦也率军至河南,而韩王郑昌负隅顽抗,随后,便派韩信发大军急击韩王郑昌所在阳城,迫于汉军势力,郑昌投降。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河南是原秦朝的三川郡,汉二年,被改为河南郡;
到刘邦平定天下后,则封其为韩王,此时,使韩王信都于颍川;
但随后,刘邦考虑到,韩王信所处之地乃关键险要之处,于是,将韩王信之封国,迁移于太原以北,防备匈奴,而国都则定在晋阳。
但韩王信考虑到,晋阳距离边关太远,而匈奴又时常出没,消息不及,所以决定都于马邑,刘邦准许。
但当年,马邑就被匈奴围困,韩王信求救于刘邦,与此同时,韩王信也遣使者求和于匈奴,但被汉朝得知,质疑韩王信暗中投靠了匈奴,怀有二心。
便在迫于无奈之下,韩王信遂归降于匈奴,由此,拉开了平城白登之困的序幕。
▲汉初韩王信迁都晋阳——马邑图
汉七年,刘邦亲自率领大军出击,其中,跟随刘邦出征的汉军将官有周勃、樊哙、灌婴、郦商、夏侯婴等人。
史书记载,樊哙“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灌婴,“以车骑将军,从击反韩王信于代。”郦商,“以右丞相赵相国,别与绛侯等定代。”夏侯婴,“以太仆从击代。”
而汉军大将周勃出兵之后,很快就降服了霍人(今山西霍州一带),而汉军则长驱直入攻至武泉,击破匈奴军万余骑兵。
随后,周勃又率军转道,自武泉疾驰而下,攻破韩王信军于铜鞮,并斩杀韩王信将领王喜,韩王信遂败走匈奴。
大败之后,韩王信部将曼丘臣与王黄等人,又趁机拥立赵国后人赵利为王,同时收拢韩王信溃兵,又与韩王信、匈奴再次谋划反攻汉朝。
匈奴则派遣左右贤王率领万余骑兵助战,并与王黄等人驻守于广武以南,随后,匈奴军又在晋阳,与汉军作战,但被汉军击败;
大败之后,撤退途中,又被汉军衔尾追击至离石,至此,仓皇的匈奴军又逃亡于楼烦西北,但又被追赶而来汉军车骑,再次击破。
▲汉军和匈奴、韩王信军主要战场交战图
从严谨角度计,图中关于周勃击胡骑万人于武泉的路线,并未附上。
此外,关于汉军车骑部队,本文简单参考了《青海木简》,其中关于车兵一项,“卒各十人一车”,这一条则反映了当时汉军编制,依旧是按照春秋以来车兵的序列编制。
“随车步兵七人,有车左、车右、御手,定员十人。”与居延汉简比较,一般无二。
然后是军队的待遇问题,“兵车御右……拜爵赐论,爵比士吏。”
士吏一般高于什长,与队长等同,说明兵车御手和车右享有士吏待遇,说明汉军之中车兵待遇,一开始是远在其他兵种之上。
▲汉军甲胄
随着前方捷报不断,此后,刘邦遂侵入平城之地。
但在此前,刘邦也是出于慎重基础上,也多派了使者前去匈奴打探,先后十来人。
但在路上,他们看到的匈奴都是老弱之人,而不见精壮,于是,这些人都认为匈奴可击。
毕竟,此前自武泉、晋阳、离石、楼烦等处,不说韩王信叛军,就是匈奴军乃至于左右贤王都被汉军一一击败,一连串的胜利下,足够刘邦无视许多风险。
加上使者往来所见,使得刘邦认为匈奴已经穷途末路,也是正常。
直到刘敬(有时称娄敬)出使后,他认为两国交兵,一般都是自夸各自的长处,但匈奴所在,只有老弱病残,这是故意暴露自己短处于汉军,意图以奇谋获取胜利,可见其中必然有诈。
▲刘邦军聚集于句注一带进军示意图
但刘邦并不相信刘敬之语,并将之押赴于广武,遂轻兵入白登,最终被冒顿所包围,使得自身几乎陷入全军覆没的危险之中。
到此,才有了阏氏之语,以及“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的声势,但此处真假不表。
毫无疑问,匈奴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但冒顿自身的主力部队并没有遭受失败,之前使者所见的老弱,也是借以汉军屡战屡胜,而示之以弱的办法,用来骄纵汉军。
正如刘敬所言:“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等刘邦脱离围困,并和汉军援兵汇合之后,战事已经结束,而因刘敬事前之语,刘邦便释之无罪,并封刘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而之前,言可击匈奴的使者,俱都被斩。
到此之后,韩王信和残部入匈奴,而匈奴自身在此后,也日渐更为强大。
而刘邦遂问计于刘敬,定下了和亲之策,而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汉初除了面对匈奴之外,原本的六国之后,也是一个问题。
正如刘敬此后使匈奴见闻所言,匈奴的白羊王、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威胁一点不比关东诸侯小。
而秦中破败人少,但土地肥沃,可以慢慢迁移百姓,补实这里,恢复元气。
这里的秦中之地,一般是指在长安以北,朔方以南,“以为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北胡,得肥饶之地七百里,徙内郡人民皆往充实之,号曰新秦中也。”
▲后人立蒙恬像
此外,天下反秦,六国诸侯之后人出力很大,而且,这些宗族势力又错综复杂,再加上,此时关中又因秦末战乱人口减少。
虽然有秦国形胜之地为依凭,但东方六国后人的势力依旧强大,一旦天下有变,刘邦未必可以高枕无忧。
而正如刘敬所言,此后的刘邦,亦是一直往来于关东平叛的道路上。
“臣愿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杰名家居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
这种对关东六国故旧的忧虑,贯彻于刘邦的一生,就比如韩王信自己,马邑被匈奴围困之后,向汉朝求援,这是应有之义;但与此同时,又遣派使者于匈奴,从宽处考虑,未尝没有拖延待变,麻痹匈奴的意思。
但基于汉朝和诸侯王之间的不信任感,这种行为反而使得双方反目成仇,最终导致韩王信真的投靠了匈奴。
从而引发了汉初平城白登之围,以及后来的陈豨叛乱,虽然其中有王黄等人离间的缘故,但又何尝不是因为其自身处于非常敏感的节点呢。
陈豨少年时期,羡慕魏公子信陵君,等到功成名就,在赵、代之时,更是有意效仿,“豨宾客随之者千余乘,邯郸官舍皆满,豨所以待宾客如布衣交,皆出客下。”
但也因此,被周昌怀疑有不轨之心,最终酿成叛乱。
而韩王信自归于匈奴之后,便时常率领匈奴军骚扰边地,汉十年,韩王信亦暗中派遣王黄鼓动代相陈豨反汉。与此同时,受到怀疑的陈豨,在惊恐之中,也随同韩王信联络起来。
同年九月,刘邦率军平叛。而叛军之中,曾随同韩王信叛乱的赵利此时归属于陈豨麾下,驻守东垣,更是坐实了陈豨反叛的罪证。
所谓的东垣,就是后来的真定,汉十一年改名真定。
汉十一年,韩王信率领匈奴军自参合入汉,汉朝以柴将军统兵反击,此处柴将军一般指棘蒲侯柴武,具体见“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而在战前,柴武对韩王信示之以宽,并告诉韩王信,刘邦宽仁,“诸侯虽有畔亡,而复归,辄复故位号,不诛也。大王所知。今王以败亡走胡,非有大罪,急自归!”
但韩王信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已经不能回头,正如其自己所言,马邑之战,不能坚守,内外相疑,导致降附于匈奴,造成了如今局面;而现今又两军对垒,更是覆水难收,不能回望,哪里还能奢求归汉呢?
遂回书拒绝,但最终,被柴武所斩。
第二年,也就是汉十二年十月,陈豨被樊哙部将斩杀于代地当城(一说灵丘),而追随韩王信叛乱的王黄、曼丘臣也都被诛杀。
就此,韩王信本人的事迹落幕。
▲汉朝平陈豨、韩王信军行军图
此后,韩王信的后人代替他,重新活跃于汉朝。
韩王信本人与子共入匈奴之后,在匈奴期间,韩王信生子颓当,韩太子生子婴;汉孝文十四年,颓当及婴率其众降汉,汉朝封颓当为弓高侯,婴为襄城侯,在吴楚七国乱时,也曾立下军功。
弓高侯后人韩嫣,后来更是成为了汉武帝刘彻的宠臣,史书记载:“今天子中宠臣,士人则韩王孙嫣,宦者则李延年。”
▲《汉武大帝》剧中韩嫣形象
汉武帝为胶东王时,韩嫣便与汉武帝同在一处读书,及后来为太子,更是愈发看重。
江都王刘非,原为汝南王,吴楚叛乱之时,上书汉景帝从军平乱,汉景帝赐非将军印,等到吴楚之乱平定后,便徙汝南王刘非,到原来吴王故地,为江都王。
到汉武帝后,当时的江都王刘非正好入朝觐见,有诏书,令其入猎上林苑中。
但在汉武帝刘彻还未到之前,韩嫣就已经乘副车,随从数十百骑,俨然巡视威风如汉武帝,当江都王刘非望见车驾之时,以为是汉武帝到来;
史书记载:(刘非)伏谒道傍,嫣驱不见。
直到此时,江都王刘非才知道车上的人,根本不是汉武帝刘彻,这种事,江都王刘非怎么可能一忍了之,吴楚叛乱时,刘非上书请战,以军功得赐天子旌旗,后来,元光五年之时,匈奴入寇汉朝边境,当时的刘非同样上书请战,但未被允许。
史书记载:(刘非)非好气力,治宫观,招四方豪桀,骄奢甚。
在王位二十六年而卒。
由此,江都王刘非直接告状到皇太后王氏之处。
而此时,王太后虽厌恶韩嫣,但尚未动杀心,但直到此后,真正触怒王太后的,却是听闻韩嫣出入于永巷,畅通无阻,传出奸情,才被赐死;由此,才为韩嫣的生命画上了句号。
即使汉武帝刘彻为其求情亦不可得。
而永巷,为别宫名,有长巷之称,后改为掖庭,如吕后曾令,囚禁戚夫人于永巷。
但此后,韩王信家族,还有案道侯韩说,其人乃是韩嫣的弟弟,为都尉时,随大将军卫青击匈奴,以一千三百户,封说为龙额侯,后坐酎金失侯。
元鼎六年,为横海将军,击东越有功,为案道侯。就此后,韩王信家族方才逐步不见于记载之中。
参考书籍:
1.《史记》
2.《青海木简与汉代军队》
3.《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4.《汉书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