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昏了!有没有中暑「手臂捏一下」秒知  医曝冒3警讯快求救

▲天气热到昏头快中暑。(示意图/记者李毓康摄)

记者李佳蓉/综合报导

全台连日飙高温热到爆,让人只想待在冷气房里,但当室内外温差大,时常感到头晕脑胀,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中暑了」?建功马光中医诊所院长廖述贤表示,一旦怀疑有中暑疑虑,可以透过手臂抓痧「手捏肱桡肌」帮助确认,当已严重中暑,肱桡肌的肌腹会迅速变硬且拱起4~5秒才慢慢消散,若未中暑者仅会单纯痛一下。

该如何简易判断是否中暑?中医师廖述贤教学,先将单手自然平放在桌上,再用另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迅速捏起肱桡肌的肌腹处后,观察前方手腕是否会不自主地翘一下。如果已经中暑,会发现肱桡肌的肌腹迅速变硬且拱起,严重中暑者会持续4~5秒才慢慢消散;较轻微中暑者,约1~2秒就消失不见;未中暑者则仅会单纯痛一下。

▼捏起小手臂的肱桡肌肌腹,已经中暑者会发现此处变硬且拱起。(图/马光中医诊所提供,下同)

如果因为天气炎热导致汗流不止的「阳暑」,廖述贤分享可抓捏以下3部位缓解:

•小手臂突起的肱桡肌: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能帮助活络气血。

•肩膀突起的上斜方肌: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能帮助活络气血,同时也能改善肩颈酸痛。

•腰间肉的腹外斜肌:属于足少阳胆经,是散去体热的首选经络。

廖述贤说,若是经常进出冷气房,因室内温差过大导致的「阴暑」,则可抓捏以下1部位缓解:

•腋窝前面的胸大肌:属于手太阴肺经,帮助改善中暑状况。

廖述贤指出,不论中医或西医理论的中暑,都是水喝太少,热闷在里面,无法消散出去。而中医的阳经(太阳、阳明、少阳)就是热气、阳气的主要通道,因此体内热气变多,就会提高阳经的热气储存,使体温渐渐升高,导致阳经的肌肉容易抽筋,甚至热痉挛(膀胱经终点的皱眉、眼睛翻白往上吊;阳明经的嘴唇发绀、牙关紧闭;少阳经的身体僵直)。

廖述贤接着说,因此在一开始肌肉还未抽筋、但已经出问题时,施加外力抓痧测试,很容易看到中暑初期,即可赶快抓痧救治、防微杜渐,「中医就是如此贴近生活,而且简便效廉」。

▲一旦体温高过40°C ,或已达昏迷、癫痫的热中暑阶段,要立刻就医。(示意图/路透)

廖述贤说明,以中医经络与全息理论合理化解读,「肱桡肌」为手阳明大肠经经过的手肘部位,若以一个右上肢代表从头到脚的全息理论,手肘等同身体中间的腹部,所以中暑时腹部会腹胀闷泻,进而扩展为头重、头痛,倦怠乏力等全身症状。

廖述贤说,虽然「上斜方肌」抓痧也有相似的突起,但是不明显,因此建议用来救治而非检测,因为上斜方肌是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代表风邪表证,例如中暑导致的肩颈僵硬、呼吸不畅、食欲减少等症状。而若一开头就说要用腹部胆经的「腹外斜肌」或胸部的「胸大肌」来检测是否中暑,应会被对方误认是性骚扰。

廖述贤说明,抓痧具有强心阳、滋肾水、健脾胃之效,因此可以达到消热解暑、提神醒脑、消除酸痛等。以中医原理来说,先「强心」,当心脏有力气了,才能推动肾水滋润,恢复脾胃运化功能,帮助缓解中暑症状。

不过,廖述贤也提醒,抓痧虽然相当方便,但跟刮痧一样有禁忌,如怀孕期间、生理期间都不宜抓痧。但若真的有中暑之感,仍建议寻求专业中医师望闻问切、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最佳疗效。倘若体温高过40°C ,或已达昏迷、癫痫的热中暑阶段,即须立刻急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