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未发现张公巷窑完整器物 研究院院长:确实少见

▲在公巷窑址考古发掘启动仪式上,嘉宾参观此前发掘的探方。(图/新华社

本报讯

河南汝州张公巷窑发掘出土全新宋元瓷器之后的十多年里,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遍寻世界各地博物馆,希望能找到张公巷窑传世品,为张公巷窑准确定性提供依据。

「遗憾的是,国内外博物馆目前还没有发现张公巷窑完整器物,也没有发现传世品。」中国陶瓷学会会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院长新民说,「张公巷窑目前在各大博物馆确实见到太少,为数不多的几件也只是残器。」

孙新民曾主持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和汝州张公巷窑两个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对汝窑和张公巷窑出土器物十分熟悉。

起初,专家们非常希望能够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张公巷窑传世瓷器,这对于确定张公巷窑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故宫的同仁进行调查后,只发现两件不完整的残缺器盖,也不是明清宫廷的传世品。台北故宫博物院到现在也没有发现与张公巷窑相类的瓷器。」孙新民说。

广东省博物馆据说收藏一件汝窑小盘,孙新民专程前去察看。「我拿到手里一看,不是汝窑,而是汝州张公巷窑的,也是残器,是上世纪70年代从河南买去的。」他说。

20世纪50年代,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一个收藏家在河南开封市场上购买到的4片青瓷残片,虽然不知道它的原产地,但因其非常有皇家气派又来自开封,不少专家认为它就是北宋官窑产品,找到了它的生产窑址就找到了北宋官窑。

「张公巷窑发现以后,出土的青瓷器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4片青瓷残片完全能够对上号,这也是已故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等专家坚信张公巷窑就是北宋官窑的原因。」孙新民说。

「在国外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亚历山大碗’,是国外唯一来自张公巷窑的瓷器。」孙新民说。大英博物馆收藏一件据说是汝窑的瓷碗,敞口深腹,但圈足上有缺口,修复后较为完整,是1920年一个叫亚历山大的人捐赠给大英博物馆的,因此命名为「亚历山大碗」。有英国学者考证,这个碗具备了官窑品质

2005年,孙新民应邀到大英博物馆访问,工作人员特意把这只碗拿到办公室请他鉴定。孙新民上手一看,认为它产自张公巷窑。

「目前还没有传世品能与张公巷窑对得上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张公巷窑性质的确定。」孙新民说,「期待能通过今年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出土更多张公巷窑青瓷器,为确定它的年代和性质提供帮助。」

1999年至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4次对张公巷窑进行考古发掘,发现宋元时期有别于汝窑的全新青瓷器和窑址,引起中外古陶瓷专家高度关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1日重启「高度疑似为北宋官窑」的汝州张公巷窑考古发掘,以期寻求更多发现,为确定张公巷窑的性质提供依据。

中国被称为「瓷器的国度」。在宋代,以闻名于世的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为代表,中国的陶瓷制造业达到了顶峰

五大名窑一般以地名命名,唯有北宋官窑,没地点没出处,也没有传世品,文献记载仅有区区14个字「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再加上存在时间太短制作产品太少、宫廷之外极其罕见等原因,对于其是否存在尚有诸多争议,一直无法确认。(新闻来源:新华社港台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