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之地的后裔 探访神秘拉阿鲁哇族

传统圣贝季每两年一次,现在为加速传承部落文化,改为每年举行。(图片提供/高雄市拉阿鲁哇族文教协进会)

主要居住于高雄桃源区、那玛夏区的拉阿鲁哇族,是官方认定的第十五个台湾原住民族,也是原住民中唯一以贝壳为神的族群。一起来聆听长老讲述矮人故事、圣贝祭典,从独特语言和祭仪文化中,认识这个传说中来自日出之地的独特部族。

贝神祭典的矮人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拉阿鲁哇人(Hla,alua)与小矮人(kavurua)曾经同住在日升之地,而圣贝是小矮人的守护神。小矮人与拉阿鲁哇族人相处非常融洽,有一天拉阿鲁哇的祖先要迁移离开,小矮人很难过,于是在离开前,把他们最珍惜的宝物─12个贝壳赠送给拉阿鲁哇祖先,并且交代族人要把贝神奉为自己的神来祭拜。从此十二贝神成为守护拉阿鲁哇的神祇,圣贝祭为族里男女老少最重视的祭典,拉阿鲁哇族(Hla,alua)也成为「日出之地的后裔、圣贝守护的子民」。

许多人对拉阿鲁哇族感到陌生,因为这个人口不到430人的部落是在2014年6月才正式独立为一族,今年是正名的第7周年。拉阿鲁哇族由排剪社(Paiciana)、美珑社(Vilanganʉ)、塔蜡袷社(Talicia)及雁尔社(Hlihlala)组成,过去政府将他们归为邹族,但其实在语言、习俗上仍有差异,经过族人的连署与努力,终于从邹族分离,重新获得正名。

美珑社圣贝祭一连举办6天,排剪、塔蜡袷、雁尔社则办理5天,各社之间的仪式内容和服饰也有不同。(图片提供/高雄市拉阿鲁哇族文教协进会)

拉阿鲁哇族的文化祭仪特色

拉阿鲁哇族特殊祭仪与乐舞文化,会在每年2月底举办的圣贝祭充分展现。圣贝祭原为美珑社特有的祭仪,相传另外3社的圣贝是从美珑社偷取而来,所以在开始时会吟唱「活该,你们的圣贝被偷了」的祭前歌,以保佑社群不受到咒诅。除了美珑社的圣贝祭一连举行6天外,其他3社则是5天,期间族人会穿戴华丽的传统服饰,向12个贝神祈求并进行祭仪,并尽情地饮宴歌舞。

世居于依山傍水的那玛夏,鱼猎也是拉阿鲁哇族重要的谋生方式,近年来耆老带领青年积极复振「捕鱼祭」,在春末夏初播种祭结束、等待小米生长之际举行,以感念河神滋养森林并孕育土地。祭仪主持由氏族中的耆老担任,教育后代要珍惜自然给予的一切。透过这些祭典活动,可以一窥拉阿鲁哇族丰富的舞步与歌曲,了解族人对待人、自然万物,以及宇宙神灵,崇敬且和谐共存的态度。

拉阿鲁哇族最大的文化特色之一,是传统各社群皆设有一座男子集会所。木砌茅顶的圆弧形建筑,四周为栏杆式,床面距地约1.3公尺,以木板覆盖,中央有一方形火坑。男子集会所为拉阿鲁哇族政治、宗教、教育的重要场域,只允许成年男子进入,女性非但禁止进入,甚至连靠近或触摸也是禁忌。目前美兰部落、四社部落各保留一座会所。

为了使更多人认识拉阿鲁哇族,并让部落文化向下札根,当地文化团体与耆老们,积极带领族人筹备祭典,凝聚年轻族人的族群认同,借着办理讲座、语言教学,传承逐渐被遗忘的族群文化;而每次的「圣贝祭」,也会经由网路不断发散,聚集人气,让更多人认识这高雄特有的族群。

文化团体与耆老们透过族语学习、参与祭典和活动讲座,带领年轻族人学习传统部落文化。(图片提供/高雄市拉阿鲁哇族文教协进会)

男子集会所为拉阿鲁哇族政治、宗教、教育的重要场域,现只剩两座,一座位于美兰部落、一座位于四社部落。(图片提供/高雄市拉阿鲁哇族文教协进会)

本文作者:Kyu

《Takao乐高雄》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