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泉州阿拉伯后裔村:千年海商续写“丝路”传奇
;;;;;新华社福州5月11日电(记者徐泽宇、张逸之)600年前,郑和船队泊渚泉州港候风,这座被马可·波罗称作“刺桐”的港口一时风帆蔽日、舳舻千里。即将远赴西洋的郑和拜访了当地阿拉伯商人后裔郭仲远。天为伞盖,海为凭栏,两人在泉州古港边畅谈碧波万顷之外的海国图景。 ;;;; 600年后,郑和舰队的喧嚣不再,泉州港却繁忙依旧。郭仲远的后人郭景专正计划购置第五艘万吨级货运船舶,力求来年将自己运输船队的总吨位提升到10万吨。 ;; 52岁的郭景专来自泉州的石渔村,这里绝大多数村民都是郭仲远的后裔。石渔村位于泉州湾入海口,紧邻泉州的海港石湖港。全村5000多人口,八成以上从事着海运相关的产业,延续着先祖漂洋过海带来的海商传统。
;;;; 石渔村的辉煌背后是延续千年的海商传统。石渔村西头的林銮渡是唐代设立的石湖古码头,也是泉州最早引入蕃商的港口。这里还保留着五代十国的城墙、宋代的船堤、明代的石亭。
(原标题:探访泉州阿拉伯后裔村:千年海商续写“丝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