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擎正加速 稳步迈向“十四五”
站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回望这一年,尽管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但我国仍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站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展望2021年,“十四五”时期开端,我国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等产业有望形成全面加速态势,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迎来创新发展主动权。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我国强化宏观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出台一揽子助企纾困政策,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着力保持经济大盘稳定。
宏观经济政策抓住了扩大内需到战略基点,效果十分显著,不仅使得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充分表现出来,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国 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新发展格局的部署不仅对2021年工作有指导意义,对‘十四五’时期,包括对第二个百年建设都有指导意义,它是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和战略定位。”
发力“十四五”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其中,《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立了创新在中国未来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位置,这不仅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更是在百年未有之全球大变局下对国际经济趋势的把握。
相较以往的表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这是在国际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大背景下的重大战略抉择。
从目前来看,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展。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5.3%提升到了59.5%,在全球131个经济体创新能力排名中升至第14位,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进入了全球20强,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短板和弱项较为明显,包括在中高端科技供给能力上仍存在明显差距,创新激励的体制机制仍有待健全,高端领军人才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投入较为分散低效、创新体系整体效率还不高,对国际创新资源利用不够充分等。
科技当自强
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国家兴。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为什么突出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华云数据董事长、总裁许广彬认为,从内因看,这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而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不来,买不来,市场换不来,必须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从外因看,这是防范外部风险的需要。一些“卡脖子”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国最大的隐患。不掌握核心技术,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只有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兴华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关键的5年间,我们将面临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个人为之付出努力、付出辛苦,更需要每个人去担当、去作为。
许广彬对此表示强烈认同,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每个人光荣的使命,也是艰巨的任务。目前,我们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效率,总体上还是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新兴产业需要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今后,我们应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力量,提高心性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推动更多传统产业上云,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