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原产地限制,向最不发达国家搞零关税的意义在哪里?

这两天,中国宣布对世界上所有最不发达地区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政策,如果仅仅看一个100%,和零关税,这两个关键词,这是非常大的进步。我写过一篇文章表示肯定。

但如果有一个原产地限制隐藏在后面,那这种零关税的意义,就缩减到非常小。

最不发达国家的意思就是这个国家没有生产能力,哪怕是矿也是不够的,因为矿也是需要生产的。

这个世界上的穷国之所以穷,就是因为他不具备一个扩大生产的制度环境,也就是这些国家的实际能生产的商品非常少,即使有一些生产,在国际上也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

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价值不高的产品,就是不愿意购买的产品。

如果在这种零关税政策后面,将原来的原产地限制加上,这个政策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我只能说,只是一点点的边际改善,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更是杯水车薪。

有意思的是,美国对于中国企业的围追堵截,正是用这种原产地的策略。

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业实施了高额的反倾销税,于是中国的企业就转道越南,由中国企业向越南企业输出中间品,越南企业加工为成品再向美国出口,然后美国接着又对越南的光伏产业出口进行限制。

中国的生产企业,就是深受这种类似于原产地约束的跨国贸易管制的痛苦。但是,中国也一样实施这种策略。

自由贸易,是双赢的。这一句话,值得所有人读一千万遍。

既然是双赢的,我们搞这么多限制,故意阻止各国民众与中国民众进行贸易干什么?这种限制唯一有利的,只有国内的落后生产力,全世界所有的人,包括中国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受损者。

如果我们要搞自由贸易,那就不要搞这些劳什子的各种限制,甚至还搞出一套公式,要计算进口商品中的原料本国成分占了多少,这不是有病吗?

只要这款商品中国老百姓愿意买,有价格优势 ,你让中国企业和老百姓购买就可以了,你在那里拿把尺子算什么本国成分呢?不算这个东西,民众们有损失吗?管他成分来自哪国的,重要吗?

自由贸易不仅有利于本国消费者,更有利于本国企业,购买原料便宜了,竞争力就强大了,生产力就增强了。

我想起邓公说的一句话,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中国经济都这个熊样了,为什么不敢用力搞开放呢?为什么这些开放政策背后都要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呢?

今天同样宣布了海南自贸区可以允许一些药品和器械零关税进入海南,但我要问的是,为什么只要在中国批准的,才可以进入呢?美国批准的也让他进入不可以吗?为什么只能进入海南呢?进入全国不可以吗?

难道药品更便宜,仅仅是海南人的需求吗?

各个部委制定这些政策时,背后总是跟着一大堆的各种限制。限制越多,改革力度越小,最终的成果也越小。

要知道,当下中国不仅面临短期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还同时受着中国国内商业周期的影响,与此同时还叠加到中国债务问题的巨大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扣扣索索地出台这种小里八气的政策,根本是不解决问题的。

要搞自由贸易,就大搞,就狠下心来搞,全中国都搞成零关税,有什么难的?需要在各地搞那么一点点的自贸区吗?需要把海南圈起来吗?

在海南搞了一些税收优惠,一些零关税,要拿到这些税收减少,还得有无比复杂的条件,甚至海南出现了移民监。

你要成为海南的税务居民,承受更低一点的税收,一年需要在海南呆上183天,真的是无语啊。

我当然要肯定这些手段,都是边际改善。

但是速度太慢了,动作太小了,如果所谓的市场化改革,就是这么一点小小的动作,而干预与管制,比如三明医改,就五年内推向全国,那么就是干预的力量远远大于市场化的力量。

经济怎么才能恢复发展速度呢?

还是没有魄力,还是不敢干,还是受到既得利益的影响,还是不敢放权,还是看不清经济难到了什么程度 。

搞开放,在中国没有民间阻拦,可以说是最容易实施的改革,就这样的几乎没有舆论阻力 的改革,也推行这么慢,动作这么小,真的是不可理解啊。

1991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上海听取浦东开发规划汇报时说:“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此后,他再次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这些话,依然适用于今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