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日月潭山区大惊喜 遇见真实版《冰原历险记》锥果
小西氏石栎的果实,与鼠奎特追逐的那颗坚果,外型几乎完全一样。(沈挥胜摄)
火烧栲果实可以食用,是山居小孩的野味零食。潭区步道不难发现。(沈挥胜摄)
后大埔石栎果实硕大。(沈挥胜摄)
《冰原历险记》片中最抢戏、最爆笑的远古松鼠「鼠奎特」屡追不得的那颗坚果,其实在台湾还有不少的「现实版」。日月潭山区有一种能结出外型几乎一模一样锥果的壳斗科植物「小西氏石栎」,近来果实正成熟,潭边步道或周边的鱼池乡各村山区,都有机会看到。
台湾至少有44种壳斗科植物,大多数的品种,都在秋末冬初落果。最近,日月潭山区形形色色的「小斗笠」、「小陀螺」常给民众惊喜。
它们包括山居民众经常提及的杜仔、柯仔、赤校、栲、槠和栎等,能够结出类似栗子的锥果,有些种类还可以吃,是昔时山区孩童最喜爱、也最难忘的零食。
日月潭周边山区最常见者,莫过于小西氏石栎和青刚栎,前者个头不小、后者是台湾黑熊主食,它们的外观都神似陀螺;莲华池地区最吸引人的是「卷斗栎」,顾名思义,它们长得酷似人头戴斗笠,但今年果实不多、稀稀落落。
另一种巨无霸锥果叫「后大埔石栎」,因量稀且个头壮观,早被熟门熟路的民众锁定,今年鱼池山区有几株结了数百颗果实,可惜九月下旬就已快被摘光;学术界看得好心疼,指此举意同阻碍繁殖,呼吁游客零星捡拾无妨,可别贪心大量摘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