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成熟季到 千岁团采收工出动
台南市柳营区太康陈稼庄有机果园农友陈柏璋表示,桑葚采收期时十分缺工。(刘秀芬摄)
采收工人很多都是阿嬷级的。(刘秀芬摄)
农场举办食农课程,让游客体验采果。(刘秀芬摄)
农场与果酱男孩林韡勋(前)合作,举办体验课程。(陈柏璋提供/刘秀芬台南传真)
台南神农陈坤生于柳营、盐水区种植桑葚30多年,主打有机无毒,主要制成果汁、果酱、果醋加工品,解决鲜果保存不易销售问题;近年来农二代陈柏璋接手经营,推广外销市场颇有收获,但他也说,因人口老化,采收工人难请,桑葚一天三熟,来不及采就掉到地上,非常可惜。
陈柏璋的父亲陈坤生,是最早进驻太康有机农场的农友之一,创立陈稼庄有机果园,种植桑葚年代可能比下营区还早,而且以有机无毒方式栽培,在下营桑葚栽种面积逐年减少时,陈柏璋家的桑葚面积反而愈种愈多,目前有12多公顷。
为克服桑葚鲜果保存不易问题,陈坤生很早就走加工成果汁、果酱、果醋贩售市场,并主打有机通路,陈家产品品牌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近年受疫情影响,民众节省不必要开支,售价较高的有机产品销量也受影响,业绩掉了1成多。
陈柏璋说,种植桑葚最费工的就是采收期,现在正是桑葚成熟期,桑葚一天三熟,他们只采黑色成熟果实,以其中一区4公顷的桑葚来说,1个月的产季需要30人,才能把4公顷桑葚采7回,来不及采就掉到地上,非常可惜。
因为农村人口老化,可以看到果园里都是70、80岁的阿嬷,佝偻着身体在采收,再缓慢抱着一桶桶果实倒到集中箱,双手被果汁染成紫黑色。阿嬷笑着说,回去在洗手水中加一点漂白水,手就可以洗得干干净净。
陈柏璋说,因为工人难请,目前栽种10多公顷人力已是极限,今年采收工人还没找齐,缺工问题不解决,很难扩大生产面积。
陈柏璋也曾想过要聘请农业外展移工,但因农场已有聘请固定工人,农忙还是有大小季之分,无法每日都有足够工作让移工来做,还是找季节工较方便;此外,移工住宿、管理,对小农场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因此目前也只能请多少人做多少事,扩产的话,考虑找对有机无毒农法志同道合农友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