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角口岸重建转型 落寞的深港东部门户迎来转身时刻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张晓慧 深圳报道

从中英街的滨海步道远望,有一处水清沙白、树木葱茏的区域——沙头角。

同样是深港交界之地,且有着丰富秀美的自然风光,但在过去的时光中,除去曾经煊赫一时的中英街,沙头角其余区域保持着一种未开发的“原始状态”。

沙头角口岸最早于1985年建成使用,但是因其在香港境内的沙头角管制站处于边境禁区范围,客流一直较少,且在2020年关闭后未再恢复客运服务。

如今,这一情况将迎来变化。今年7月份,据深圳口岸办消息,沙头角口岸重建规划相关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重建后的沙头角口岸将取消货检功能,仅保留旅检功能,设计旅客通关能力提升至单日4万人次。

同时,盐田和香港也正在围绕沙头角片区协同进行旅游规划。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中将沙头角所在的东部区域划归为旅游康养地带,盐田方面发布了《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

重建后的沙头角口岸不但将成为盐田与香港联通的唯一陆路口岸,也将成为撬动盐田区域内“深港合作”的关键。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认为,口岸看上去是一个基础设施,但实际上是两个城市建立起更紧密关系的纽带。

沙头角口岸重建为盐田带了新的深港融合发展机遇,但是机遇背后仍有制度创新、人流量的挑战亟待解决。

盐田联通香港唯一的陆路口岸

口岸是深港人流、物流流动的关口,也是深港双城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此前,深圳西部和中部在深港融合发展上表现亮眼,前海、河套落地国家级战略平台,福田和罗湖因交通便捷承接了滔滔北上的消费客群。

相比之下,东部的盐田稍显逊色,沙头角口岸在疫情之后也迟迟没有恢复客运通关服务。

但是沉寂已久、存在感不强的沙头角口岸在今年两会期间依然受到不少深圳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全国人大代表黄西勤提案中提到:“深圳西部、中部已分别有前海、河套两个国家级战略平台,但广阔的东部还缺少有牵引带动力的战略合作平台与‘双城三圈’中的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对接。”

此次沙头角口岸获批重建,对盐田无疑是一大利好,迈出了与香港硬联通的一大步。据深圳口岸办消息,重建后的沙头角口岸将取消货检功能,仅保留旅检功能,并将设计旅客通关能力提升至单日4万人次。

沙头角口岸功能的变化也折射出盐田在口岸片区的发展规划上的变迁--瞄准旅游和消费。

因此,在沙头角口岸重建的同时,盐田也在布局深港旅游和消费合作区。根据盐田区发布的《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盐田将探索改造沙头角、联动香港北部都会区协同发展。

按照规划,盐田区将通过实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空间载体提质工程、制度规则衔接工程、文旅品牌塑造工程、新型商贸引领工程五个方面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

沙头角口岸重建即是盐田与香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程的重要组成。张玉阁分析,如果口岸建设可以让要素的跨境流通更有效率和效益,那么对深港两个城市的发展以及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都有正向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先行启动区涵盖了深圳沙头角边境管理区0.18平方公里,香港沙头角边境禁区0.33平方公里。其中,桥头街和鱼骨巷街区已经在今年年初全新亮相,中英街主街、海傍街、环城路等街区计划2024年底开街运营。

张玉阁也提到,未来沙头角口岸的发展方向主要是聚集人流和发展消费。按照设想,沙头角口岸升级到2.0版本无疑将拓宽盐田与香港硬联通的通道,让更多深港居民得以从沙头角口岸出入境,为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的建设加速。

深圳口岸“补东”的关键一环

为了重建和升级老旧口岸,深圳目前正在实施 “强西-优中-补东”战略,重建沙头角口岸正是“补东”的重要一步。

目前深圳共有7个公路口岸,其中6个口岸集中在中西部,东部仅有沙头角口岸,且目前处于停止客运状态,这制约了盐田与香港北部都会区东部规划的深度对接。

另外,沙头角口岸在1985年建成时的设计旅客单日通关量仅为1500人次,此次升级重建后,单日可通关人数翻了26倍。

由此来看,沙头角口岸重建对于深圳口岸整体规划和盐田成为深圳对接香港的东部门户都有重大意义。

同时,盐田区在积极打通沙头角口岸重建后的配套交通设施,盐田公开资料显示,盐田将争取轨道交通规划西延至沙头角口岸,并预留与香港铁路衔接的可能;地铁方面,通过立体慢行系统,使沙头角口岸可以快速连接深圳地铁8号线沙头角站。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沙头角口岸重建还涉及到功能调整,仅保留旅检功能,取消货检,这是深圳实施跨境运输“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一个重要动作。

目前来看,深圳的公路口岸中,莲塘、皇岗、文锦渡、深圳湾、沙头角口岸均具备货检功能。按照口岸改造规划,沙头角口岸和皇岗口岸重建后都将取消货检功能,文锦渡口岸的鲜活货运功能将转移到莲塘口岸,从而实现深圳西部的跨境货车集中使用深圳湾口岸,东部的货车集中使用莲塘口岸。

张玉阁分析,深圳辖区内的边检口岸基本都在闹市区,“西进西出、东进东出”可以疏解深圳市内交通,也能让跨境货运车辆快速分流。

另一方面,跨境货运集中通行也有利于深圳和香港打造专门的物流集运中心。以未来将承担起深圳东部跨境运输重任的莲塘口岸为例,其所在的罗湖区正在此布局供应链和跨境电商等贸易平台。

制度创新和深港衔接仍待探索

口岸重建无疑将让盐田和香港的硬联通加强,但是沙头角口岸重建不仅仅关乎基础设施,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也并非仅仅建设一个商圈,其背后还涉及到未来口岸通关的制度安排、香港辖区内对应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打通,以及盐田区如何进一步衔接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进而协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通关模式方面,根据沙头角口岸规划方案,深港双方口岸区域沿沙头角河布设,未来将继续探索在沙头角口岸落地更加便利的通关查验模式。关于沙头角口岸的通关模式将采用“两地两检”还是“一地两检”,目前尚未有定论。

另一方面,口岸重建后能否为盐田区带来预期中的北上香港游客和消费者仍是一个未知数。

在香港北部都会区的规划中,东部与盐田相连接的区域将打造蓝绿安康旅游生态圈。香港界内有沙头角码头、红花岭山野公园,盐田辖区内有大小梅沙、中英街等旅游景点,如此规划确实符合两地的资源禀赋。

但是,沙头角在香港长期被列为边境禁区,2022年才开始限额开放旅游,且需要申请禁区证才可到访沙头角,2024年第二阶段开放后,每天最多允许2300名个人旅客进入沙头角。对于一个旅游区域来说,这样的人数并不算多,也很难带动区域消费的大幅增长,并且中英街不在开放范围之内。

据香港媒体公开报道,有香港旅游业界人士表示,不开放中英街如“盖住沙头角最亮眼的宝石”,但是香港相关部门表示仍在审视。

张玉阁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采访也提到,如果香港游客能够从中英街来到盐田的沙头角,将会帮助沙头角和盐田区增加客流量。

此外,交通便捷是保证口岸通关人数的关键因素。深圳通关客流量较大的口岸均有香港境内的交通直达,如香港居民乘坐香港东铁线可达福田口岸、罗湖口岸,乘坐巴士可以直达莲塘口岸,目前盐田界内的配套交通正在打通,亟待香港加速配套交通的建设。

不过,尽管盐田和香港共同打造的旅游合作区还有重重挑战,沙头角口岸的重建还是为两地合作提供了一个好的开始。日出沙头,月悬海角的沙头角或将因此重回大众视野,迎来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