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美国遏制大陆的绊马索 将拖累世界前进步伐

图/美联社

美国制裁中国大中企业的实体名单愈拉愈长,本月2日再宣布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新制裁,针对涉及参与俄国工业和军事发展的近300家企业和个人展开行动,其中包括20家陆港企业。这是华府迄今对俄制裁措施中,涉及最多中企的一次。

在拜登总统任内被纳入出口黑名单的中企不断增加,已超越前总统川普时期家数。这些举措彰显美国政府愈来愈使用经济工具,遂行外交政策与经济遏制目标。另有高关税、限制先进晶片与技术出口、禁止持绿卡人士受聘中企及阻扰跨国合作交流等等诸多限制,遏制中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绊马索愈来愈多,同时施压相关国家及其企业配合办理。

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包括透过限制其取得技术的方式,已是美国两党、白宫与国会一致认同的方向,随着11月美国总统大选迫近,两党更有动机展现自己对中国的强势。拜登政府一方面派高官访中协商并施压,另一方面不断扩张川普时期以来的遏制手段,尤其聚焦于阻止北京取得能广泛应用的晶片、关键人工智慧等领域的创新技术。美国维持其技术竞争优势所采取各种手段,已经超越美国官员形容的「小院高墙」政策,简直已成「大院高墙」。

中共官员虽屡屡抨击这是阻挠中国发展的行动,将中企列入实体清单是「典型的经济胁迫和单边主义霸凌行径;美方应当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停止对中国大中企业的无理打压。」然而,美国毫不收敛,更不手软,针对中国电动车等产品「产能过剩」问题最近更是出言恐吓,扬言准备采取更多保护美国产业而封锁中国大陆产品输入的保护主义对策。欧盟也准备跟进。

欧美国家眼见一些产品的竞争力被中国超越,本国相关产业且有惨遭灭顶之虞,所以疾言厉色指控中国透过补贴等政策,造成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向其市场注入了大量低成本的产品,危害其生存发展和就业机会,所以态度变得愈来愈强硬。德国总理萧兹上月访中,一方面商议经贸合作方式,一方面也表达不满中国产能过剩而倾销世界的立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近日访问法国,法国总统马克宏先来个下马威,指欧洲对中国的看法有时有误,「一直到最近,中国还被(欧洲)视为一个重要的出口市场……我们获得的利益不大,但我们仍将中国视为欧洲汽车工业、特别是德国汽车工业的良好出口市场,不仅在德国,而且在整个欧洲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这现在还成立吗?答案是『不』。」马克宏虽然表示欧洲需在贸易方面尊重中国,但也强调需「捍卫欧洲利益,以互惠互利并促进国家安全的方式」,并捍卫欧盟在电动车、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方面对中方启动的调查。

中国提出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方针,但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不为所动,仍延续布下绊马索,毕竟中国输出的产品已经不再全是低阶廉价品,许多产品已和欧美工业先进国家构成竞争,有些产品的品质甚至已经超越,而价格却低廉很多,所以引起恐慌。现代国家经济竞争的核心在于争夺市场空间,市场空间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核心价值,其大小和影响力构成产品存续的基础。在优胜劣败的法则之下,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深深影响一国的经济实力,也间接决定一国的整体实力。因此,中国产品的优质化不仅提升竞争力,而且大大威胁美国及欧日等强国支配国际秩序的能耐。

基于维系国力的紧迫需求,捍卫既存国际秩序成为当务之急,美国及欧日过去奉行的自由主义秩序已经危害其优势地位,因此不得采取各种脱钩断链政策,逆全球化进程和保护主义急速擡头;经济自由主义价值观日趋衰落,民粹主义思潮迅猛升起。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提倡自由主义的国际规范,如今美国成为经济上脱钩和断供的急先锋,经济保护主义成为挽救其竞争劣势的护身符。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站稳道德高地,将经济安全无限上纲为国家安全,常藉国家安全理由遂行经济打压行动,采取压制经贸流动的去全球化政策。美国两党政要对于与中国大陆竞争的策略偏好,都偏向布下一条又一条绊马索,安全自保成为政策最高指导原则,全球基于比较优势原则而来的分工与合作成为明日黄花。国际政经关系的冲突性与不确定性随而加剧,整体世界形势于焉在逆全球化的基础上走向更多的冲突与对抗。然而,历史终将证明,过多的绊马索未必能绊住一个国家,但必将绊住整个世界前进的步伐以及和平秩序的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