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论坛社》大陆为何要遏制「娘炮」风(范湘涛)
陆媒:「娘炮形象」小鲜肉 等畸形审美观须遏制。示意图为大陆选秀男团INTO1。(图/ 摘自INTO1微博)
为什么「韩流」能在中国吹起成风,实在令笔者大惑不解。笔者记得,刚来美国在 USC 念书时,在同一栋楼中,四户中有两户是高丽棒子(韩国人),他们讲话时好像嘴中唅了个鸟蛋,舌头转来转去,发出的声音就是「叽哩咕噜」,让人感到很不舒服;加上棒子们对于中国人在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他们的「父母官」,面对华人时都有着有强烈的自卑感,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自卑感的「物极必反」,转而在华人面前产生莫名奇妙的自大,于是我对两个棒子就抱着「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虽然同处一楼一年多时间,前后交谈不到几句;总的来说,我觉得韩国人很难亲近,而如今中国却到处都是「韩粉」,令人惊讶不已。
前些年,「韩流」把中国女人引诱到韩国去美容,那些中国女人脸上被划了几刀后,回来都带着一张韩国脸;在中国的韩国脸越来越多,之后,让韩国人有了一种幻觉,他们认为中国人都是韩国人,于是他们宣称,孔子和屈原都是韩国人⋯。鸣乎哀哉!
前些时候,又吹来了一股韩流,不再仅止于我们的女同胞,而是对我们的男同胞带来巨大负面影响;我们有一些所谓的「男明星」,学不会詹姆士邦,也不去学汤库鲁兹,却偏偏找韩国师父学娘娘腔,男人们染五颜六色的头发、涂眼膏、抹口红、戴耳环、挂项链,除了喉结之外,根本看不出他们是个男人,大陆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为「娘炮形象」。
近年来,「娘炮形象」在影视界和娱乐圈愈演愈烈,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一些油头粉面,矫揉造作、忸怩作态、撒娇卖萌的「小鲜肉」,经由影视制作机构和经纪公司商业包装和市场运作,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偶像。「娘炮形象」发端于某些娱乐节目和影视作品;韩国明星中的「花美男」形象,成为一些中国艺人效仿的对象,他们打着「做自己」的旗号,在节目、剧作、社交媒体上展示所谓的独特个性和审美,并通过媒体宣传和商业运作进一步包装美化。部分影视剧的创作者在挑选演员时,不论什么题材与剧情,也不顾角色匹配度、演技、艺德等,主演只选容貌艳丽的所谓「花美男」。
在「物以稀为贵」的市场经济中,这些不男不女的怪物大行其道,行情水涨船高,有些「明星」一个人的片酬竟然高达整个拍片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难怪中国拍不出什么好的影视作品;绝大多数中国观众对于那些担当主角的「阴阳怪物」也都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感,中央广播总局此时此刻对「娘炮」发出整治信号,宣称「娘炮形象等畸形审美必须遏制」,可谓正当其时!
走笔至此,有几个观点要和大家澄清一下:
一、反对「娘炮」并不是对 LGBTQ 人群的轻视,因为人的性倾向是与生俱来的,而这种倾向并不影响个人的价值,像是苹果公司的库克( Tim Cook ) CNN 公司的主播库柏(Anderson Cooper ) ;我们是反对娘炮们利用LGBTQ 人群生理上的某些特征作为他们赚钱的手段。
再说,时代不同,审美也不同,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就像环肥燕瘦一样,茹毛饮血的时候,当然是雄性特征越明显越受欢迎,现代社会,体力劳动很轻,审美也趋向中性,这时时代的必然;长得精致的男人当然不是「娘」,「娘」指的是那一脸浓妆和不合时宜的撒娇卖萌、撅嘴咬唇的怪胎,请千万不要偷换概念;「娘」确实是个人选择,应该被尊重,但是,作为公众人物传导这样的价值观就不对了。
二、「娘炮」风必须制止,是因为它会造成:一是勇气的丧失,就是尚武精神的磨灭;二是骨气的丧失,就是独立精神的缺失;三是豪气的丧失,即担当精神的缺失;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使社会文化审美实现健康发展。只有多管齐下,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扭转这股畸形审美风气。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错,学习韩国人的一些潮流并不一定是坏事,譬如在首尔,很少人抽外国香烟,也很少人开外国汔车,因为韩国人的民族意识很强;再譬如,前些年洛杉矶由Rodney King 事件引发的黑人爆动,韩国城许多人都武装起来保护自己,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斗争勇气;要学习某人的模样,一定要学到某人的长处,而不是跟别人学一些玩物丧志的玩意儿来糟蹋自已。(作者为中美论坛社总编辑)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