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华兹知华之路需珍惜传承

旺报社评

替代拜登披挂上阵的美国副总统贺锦丽,在一片讶异声中选定明尼苏达州长华兹为竞选搭档。华兹是地方型政治人物,并无全国知名度,但他演说技巧高明,颇能博得群众情感,尤其敢于和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范斯直球对决,加上朴素自然,贴近「日常美国人」生活经验的高中老师兼橄榄球队教练履历,都替华兹博得了不少好感。他来自中西部、主持过农牧生意还热爱打猎,也能替出身西岸左派少数族裔检察官的贺锦丽,争取美国「沉默多数」白人男性的认同。

过去交往中国 真实经验

华兹另一项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是他1980年代末期大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世界教书」(WorldTeach)项目资助下,前往广东佛山一所高中任教一年。华兹自述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浓厚的兴趣,在广东的日子里,从教学中感受到大陆年轻一代对美国的向往、学校同仁对他的礼遇和善意,从未感觉中国人任何一丝反美情绪。

在广东教学那一年,他曾赴澳门6次,并搭40小时火车到北京游览。在冷战接近尾声,绝大多数美国人并无第一手中国经验的岁月,华兹对中国的「个人体感」弥足珍贵,甚至放在今日,在美国州长、参议员以上的政坛高层中,华兹对中国的真实理解可能也是独一无二。

华兹结束教学工作回到美国后,并未放下中国情,几年后还携同新婚妻子回佛山一中访旧,夫妻俩并创办一家叫「教育旅行冒险」(Educational Travel Adventures)的旅行社,专门办理美国学生到中国研学的短期营队。为此,华兹前后到中国大陆30次以上。直到2003年,每年都组织美国高中生前往大陆游学。

可以想像,这一阶段的华兹,未必能受到官方礼遇,反而可能在牵线搭桥的过程中,饱尝与大陆各层级官员和各单位折冲樽俎的酸甜苦辣,使他对大陆体系运作的种种长处和短板、灵活和无奈、原则和权变,更具有第一手的认识。如果华兹能随贺锦丽进入白宫,这些从真实生活中凝聚出来的经验与直觉,应能与美国传统科班训练出来的对华政策专家、国安团队互补,甚至可以成为贺锦丽关键决策的重要参考。

与中国打交道 更有自信

从高中老师转身成为众议员后,华兹对中国议题保持关心。他在涉及人权、香港、西藏等议题上的投票纪录,未必与北京立场相同,但华兹认为美中关系未必要走到敌对的模式。整体而言,60岁的华兹是冷战终结前后,秉持「世界主义」一代美国人的缩影。他们对于非西方世界的发展与成就,洋溢着个人的热情与美国式的责任感,但同时对美国制度与价值观充满自信、骄傲感,而且珍视,并不认为与俄罗斯、中国等不同体制国家交往,美国就会处于衰败、被占便宜的下风。

华兹这一类人和大陆打交道的出发点,不会是川普与范斯式的经济孤立派,只想着通过重商主义和关税手段报复「占美国大便宜」的中国和其他国家。当然,曾经将许多美国青年送往大陆短期研学的华兹,更不会认同蓬佩奥、欧布莱恩等对华战争鼓手的观点,把军事围堵压制中国、科技与经贸脱钩中国,作为决定美国全球势力兴衰的关键。

当然,就算华兹当选美国副总统,依照权责分工,他未必在对华政策上享有凌驾他人的话语权。不过,更正面自信地和中国打交道,同时坚持美国式的价值观与原则,或将成为贺锦丽团队上任后的底色。

华兹的「知华」历练,是中美民间人文交流大潮所孕育的成熟果实,想怎么收获要先怎么栽,下个世代中美各领域人才的相知、相与和合作,应从现在起就继续深耕下去,切莫因两国内部各自的极端声音而断流,徒使华兹这一代人的故事成为后人的空谷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