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经济信心火种点燃 后续动能在民间

旺报社评

十一长假前夕,大陆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上证指数5个工作天内狂飙22.2%,创近一年半新高,每日成交金额突破兆元人民币,恒生指数同步大涨17.8%,逼近今年高点,单日成交金额突破5000亿港币,则创历年新高。不仅撼动低迷已久的陆港股,也让外界对大陆经济多了几分乐观。

陆股狂飙 弹升力道强劲

股市做为经济橱窗,具领先指标意味。陆港股这波谷底翻扬、弹升力道强劲,实属罕见,也让人对未来经济带来希望。特别是这一系列政策操做,从人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政策利率,对市场大幅放水,到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及统一房贷最低自备款比例,意在改变民众预期并借此稳定房市。可清楚看出,大陆在刺激经济的主旋律上,观念已经改变,从高度重视产业技术创新、扩大供给能力、提高生产产能的供给面角度,转向促进消费与投资的需求面。

不管是降准降息对市场放水,或是调降房贷利率与松绑房市限制,目的无非都是想借着政策宣示效应,提振市场、民众及投资者的信心,进而带动消费与投资。如果进一步观察具有政策指标作用的上海,不仅配合中央房市松绑政策,推出7条房市新政,甚至还加码发放总额高达5亿人民币的消费券,就是想结合十一长假拉擡消费。

发放消费券不是大陆刺激经济的选项。多数国家经验已经证明,透过发钱刺激消费,能够产生乘数效应、有效拉擡短期经济,但大陆始终不为所动。如今上海能够起头,应获得中央默许与支持,若能奏效,后续各地方政府将群起效尤。这意味大陆刺激经济的作法,重心已在调整。

站在经济战略制高点的角度,减少供给发力、增加需求诱因,方向是正确的。因为当前大陆经济最大问题,在于市场信心匮乏,无论是消费、投资、房市信心等都是如此,因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经济难以振衰起敝。政策发力应对症下药,扩大内需方能提振市场信心,进一步释放民间消费潜力,同时增进有效投资。

从实际数字来看,当前大陆经济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消费与投资,表现不尽理想。根据大陆国家统计局统计,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销售年增率持续下滑至2.1%,不仅较上月减少0.6%,也写下自2023年以来的次差表现。而固定资产投资年增3.4%,同样也是今年最糟成绩。消费与投资的不振,除与大环境不佳有关外,房市低迷更是主因。

经济战略 转向强调需求

这具体呈现在房市供需两端。一方面,就房市供给端而言,8月大陆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年衰退幅度高达10.2%,续写疫情以来4年多的新低;而标示整体房市状况的大陆国房景气指数,8月虽不再走低,但92.35的数字,仍与景气恢复阶段(指数100以上)有不小落差。另一方面,在房市需求端部分,不管是商品房销售面积或金额,8月衰退幅度都分别来到18%及23.6%,显示大陆房市买气依旧相当低迷。做为产业火车头及家庭财富重要来源的房地产萎靡不振,难怪市场消费及投资信心低迷。

除此之外,为抗衡美国科技制裁、解决卡脖子问题,大陆投入庞大资源在技术创新与生产制造上。这不是坏事,但过于重视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生产供给的结果,却引来产能过剩的疑虑,甚至招来更多外部不满与反制的声音,无形中也增添经济增长压力。

透过政策大力宣示、释出讯号,在供给与需求的天秤上做出调整,借此改变民众预期心理并恢复市场信心,颇能对症下药。接下来应该思考的,是政策落实问题,可以在财政政策上加码,由中央拨补预算支持地方加大力道刺激消费,或增发特别国债解决保交房问题,稳定房市信心,让点起的信心火种烧得更旺。更重要是,政府角色在于点火,拉动经济持续增长,还是得靠民企与市场力量的投入,北京不会不懂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