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民主峰会后重新思考民主

旺报社评

美国召开全球「民主峰会」,邀请台湾参加却排除大陆,大陆针锋相对展开「民主」话语权之争,抢先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并且由学界推出《十问美国民主》研究报告。在大陆疫情管控得当、经济稳定复苏,制度自信底气十足,而美国人对自己的民主表现都不甚满意,台湾的民主更被前总统马英九讥评为「不自由的民主」之际,全球民主峰会不应该只是一场大拜拜。

台湾落入不自由的民主

首先,民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这点无庸置疑,也正是因为如此,「民主峰会」不应当是一场割裂世界的会议。然而,美国主导举办「民主峰会」,邀请百余国家与会,相当于判定一些国家民主,另一些国家「不民主」,有藉「民主」之名制造对立与对抗之嫌。在承认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前提下,各方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完善自身的政治制度,来达成更好的民主。

第二,民主体制各有不同,反映每个国家各自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特点,决定民主体制的是其基本原则,而不是某种特定形式。各国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均不尽相同,所做的选择、所适合的制度不会相同,世界各国不是同一种样貌,人类政治文明的形态也不会是同一种样貌。

在已开发国家,美国的总统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的议会制不一样,美国的两党制与德国的多党制也不一样。对开发中国家来说,民主的实现过程具阶段性特征,经济发展是首要的民生诉求,民主需要经济基础,适合开发中国家的民主改革应是渐进和稳健的,民主应与民生协同发展。

西方有传教传统,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往往希望改变对方不同的制度,但过往经验显示,强推西式民主的效果并不理想。曾经喧闹一时的「阿拉伯之春」,在十余年后的今天,证明自由公正的选举制度并没有带来更美好的生活,革命理想反而造成今日的政治混乱与经济萧条。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在传播民主的过程中,更要清醒认识到,民主制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造福民众的一种方式,让人民幸福的方式,绝不会只有一种。

第三,理想的状况是各国在制度比较中能够评估自身的优缺点,在相互借鉴中提高民主效能。冷战结束后,全世界都把西方民主制度视为历史的终结,但近年西方国家遭遇严重的治理危机,贫富差距恶化、公共设施落后、民粹主义兴起、权贵政治成型、民众对精英政治人物的不信任等,削弱了美式民主的吸引力。台湾自喻是华人世界的民主模范生,但蔡政府一党之私的民主,让台湾落入「不自由的民主」,或「威权民主」。

大陆制度需要有吸引力

大陆没有政党竞争,没有自由选举,但政府的决策并非闭门造车,「十四五规画」仅网路问政量就多达几百万条;《物权法》、《民法典》等法律的制定也都历经数年讨论,多次征求意见,政策尽量满足民意需求。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全过程民主」,强调民主与法制、政府治理效能的协调发展,让三者相互协调。习近平体制追求的是良善治理,与最大共识下的集体力量展现,让政府治理能力发挥到极致,同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不是放任自由,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动荡。

美国拥有民主,但民主正在衰退,大陆学界提出的「十问美国民主」相当犀利:民主到底是多数人的还是少数人的?是实现权力制衡还是导致权力滥用?是增进民众福祉还是加深民众疾苦?是捍卫自由还是妨害自由?是保护人权还是侵害人权?是促进团结还是导致分裂?是实现梦想还是导致梦魇?是改善国家治理还是导致制度失灵?是给他国带去发展繁荣还是灾难动荡?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破坏国际秩序?

这十个问题,美国、台湾及全世界都应该认真思考,大陆也需要好好回答,不能只问别人,不问自己,而且「东升西降」不是只在GDP,制度也需要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