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川贺辩论激化后 考验美国民主

中国时报社论

2024美国总统大选川普和贺锦丽首场辩论完结,川普不失一贯的强人本色,强烈攻击贺锦丽、拜登及民主党,表现一副我武维扬态势。但检察官出身的贺锦丽攻势更猛,一再使川普陷入防守地位,让这位吵架王未能占上风。双方的攻防策略充分反映了美国政治的极化现象,也考验着美国的民主成熟度。

川普失风范 贺锦丽稳健

川普向来自信满满,言语强烈,弱点是情绪不稳,贺锦丽攻势猛烈,咄咄逼人,似乎故意激怒川普。川普果然禁不起挑衅,在堕胎限制、适任能力与官司缠身均成为痛点,愤怒之下发表一连串不具事实根据的反驳。连提问主持人都忍不住为他做事实更正。在激烈的攻防中,川普偶尔失去该有的风范,贺锦丽则首度展现总统相。

对于贺锦丽而言,这场辩论是第一次在全美观众面前以总统候选人姿态露面,许多选民对她并不了解,更不熟悉,她的表现攸关选民是否认可她堪总统大任,尽管她接手拜登参选后声势扶摇直上,民调超过川普,但近期进入高原期,反被川普弯路超车,尤其在独立选民群中支持度更是明显下滑。所以,这场辩论对她至关重要。

这场辩论出乎预料的是贺锦丽气定神闲,攻防自如,川普则情绪起伏明显。在辩论开始后不久,双方的肢体语言就已展露无遗,贺锦丽的表情与手势相对丰富,并且在川普发言时仍不时会以表情回应;而川普则表情严肃,直盯镜头,不太转头看贺锦丽。两人临场表现像是老手对上新锐,只是跟年龄刚好调换。

移民问题是川普的强项,但具体政策细节着墨不多,贺锦丽直攻软肋的辩论方式将关注焦点转移到川普身上,使他变得激动。比如川普一再攻击拜登政府开放边境移民,居然说:「他们正在吃狗、他们正在吃猫、他们正在吃当地居民的宠物!」 「这就是我们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种耻辱。」川普讲述的是一个在社群媒体上流传的谣言,但遭受澄清后则回应「自己是从电视上看到的」。

两人辩论最多的是经济问题,这是多数选民最关切的议题。从辩论开始的第一个问题,即是美国经济,川普直指「我们正面临国家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显见拜登政府无能。美国近年来通膨严重,近一年虽缓和,但许多民众生活陷入困境,民主党政府备受批评,贺锦丽难逃责难。

国际着墨少 政策待检验

贺锦丽在回应经济议题时,则表示她将建立「机会经济」,内容包括解决住房成本问题和再多提供6000美元的儿童税收抵免,以此帮助年轻家庭,并为小型企业启动5万美元的税收允许扣除额,并攻击川普的税收计划。征收关税是川普重要的经济政策,他辩称,这是「回报我们为世界做的一切」,并特别提到美国从中国额外获得数十亿美元关税收入,而他卸任之后拜登政府也延续了他的政策。川普批评贺锦丽没有自己的经济计划,只是抄袭拜登的政策。

两人在经济政策上的主张南辕北辙,就看选民对经济情势的「体感」与展望如何。堕胎争议是辩论重点。贺锦丽在辩论中提及由川普所任命的大法官推翻「罗诉韦德案」,使得女性无法有身体自主权,她很直接表达了「支持恢复罗素韦德法案对女性的保护。」贺锦丽就提到,堕胎禁令将使川普扭曲堕胎论述。川普则强调应由各州决定。

辩论的重点集中在国内事务,有关以哈冲突、俄乌战争和美国的对中政策上虽有触及,但未展开激烈攻防。整场辩论堪称激烈,两人各自阐述了既定政策,一再激起火花,但没有意料之外的发言。辩论影响范围大致限于尚未确定投票对象的大约10%以内选民。实际影响究竟如何,这几天的民调可以看出端倪。

这次中国政策和台湾问题着墨不多,但谈论之间显示他们对中国大陆充满敌意,台湾则除了晶片之外,没有太多论述。如果再次辩论,美中台三角关系或许会多谈一些,但只能以选举语言看待,无论是反中还是挺台,未必是在未来执政后的政策宣示,不必太当真。毕竟,这只是一场选举辩论,政策的形成和执行还有待选举结果出炉后,总统、行政、立法部门的整体实际运作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