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扈从美国激进主张 元首外交变调
中国时报社论
九合一选举重挫后,民进党抛出「和平保台」,实际作为依然随着美国反中论调起舞,蔡英文总统的「民主伙伴共荣之旅」过境美国,聚焦与众议院议长、共和党抗中领袖麦卡锡会面,反映的就是僵硬的意识形态,热烈拥抱右翼保守派势力,只谈备战抗中,无助深化美台实质关系,更将台湾推向战争边缘。
寄托美国的保护伞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防部长奥斯汀、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密利最近都公开表示,与中国的战争并非不可避免,也不是迫在眉睫。但政客与军方将领仍频频放话,指美国已做好包括协防台湾的准备,这些不代表美国政策的发言不符合事实,除了挑衅中共,制造美中战争「宿命论」的错误认知外,毫无威慑的作用,民进党却深受鼓舞。
知名中国问题专家白洁曦日前在《外交事务》发表〈无须为台湾恐慌〉专文指出,部分人士认为,为转移内部压力与挑战,或把握机会之窗,中共可能侵略台湾,如外交部长吴钊燮预测,为分散国内注意力或展现中国有所成就,中共领导人习近平可能制造外部危机。然而,白洁曦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共从未因为内部问题,对外采取军事行动,频传中共侵台警报反而可能成为「自我验证预言」效应。
美国学术界及舆论界已逐渐认清,统一台湾不是纯军事考量,而是政治、战略议题,中共对台用武最可能的时机是台湾宣布独立,或永久脱离大陆。白洁曦因此强调,美国应强化台湾国防,但不宜发出对台军事支持有重大改变的讯号,以免让北京产生要把握有限机会的印象;此外,美国官员与代表也不应以国家、盟邦或战略资产标示台湾,否则只会挑衅而非威慑北京。
蔡政府的国安及外交策略完全寄托于美国的保护伞,国安团队更偏好以乌克兰战争作为启示,展现「不惧战」的大无畏精神,殊不知,美国与台湾的利益并不相同,美中激烈战略竞争不能否定双方的共存与相互依赖性,美方无意挑战中国的一中红线。
为牵制中国势力的扩张,美国近年来确实加强提供台湾军备及协助训练,有意打造台湾成为美国在东亚的军火库。奥斯汀最近在国会公开证实,美国部分隶属州政府的「国民兵」正在协训台湾军队。即使如此,美方仍拒绝出售最先进、高性能的武器系统给台湾,不考虑将台湾列为盟邦,邀请参加军演,以及派驻军队等具有承认主权意涵的行动。
躁进高风险的操作
民进党对美国右翼反中势力情有独钟,继前国务卿蓬佩奥之后,前国家安全顾问欧布莱恩日前也获蔡英文颁赠「特种大绶景星勋章」。蓬佩奥卸任后积极鼓吹美国应承认台湾为主权独立国家;欧布莱恩则强调,「当百万台湾人手持AK-47步枪捍卫家园」,就会影响陆方领导人的决策。美国前国防部长艾斯培去年访台时也深受蔡政府礼遇,他主张美国现行一中政策已经过时,并建议台湾加强征兵制度,延长义务役期,让男女青年至少服役1年。
这些前川普政府官员的激进主张直接挑衅中国大陆,只会增加台海战争风险,他们更要台湾不分男女老少「全民皆兵,人人有枪」,蔡政府言听计从,落实了延长兵役,并一度考虑修改《全动法》,满16岁的高中生不论男女都得被造册纳管。这些建言只强调加强备战,不谈避战,不足以止战,甚至可能引战,台湾人民会期望如同乌克兰一样成为战场吗?
同样的,民进党对反中气焰高涨的美国国会也有虚幻的期待,蔡英文过境美国刻意安排与麦卡锡及众院「中国特别委员会」主席盖拉格会面,这是躁进、高风险的外交操作。共和党籍的麦卡锡与盖拉格是国会山庄反中势力代表性人物,会面本身就具有高度敏感性,大陆拉拢宏都拉斯建交就是反制行动;而麦卡锡也有自己的议程,要借着会面展现坚定抗中立场,同时凸显拜登政府对中共过于软弱,对台湾而言将是个尴尬场面。
国家战略目标应是「风险极小化、利益极大化」,以国家利益引导外交,但民进党摆脱不掉「抗中保台」、「逢中必反」的意识形态神主牌,元首外交已变调为断交之旅、危机之旅,无法扭转台湾加速恶化的外交及安全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