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渲染美国军援 制造台海紧张

社论

美国总统拜登7月28日援引「总统拨款权」(PDA),提供台湾3.45亿美元军援,台湾继乌克兰之后成为第二个美国运用PDA提供军援的国家;8月29日拜登政府通知国会,首次透过「外国军事融资」(FMF)援助台湾8000万美元。接连两项新的军援令台湾振奋,特别是FMF的适用对象为「外国与国际组织」引发更多联想。深入探讨美国的决策背景与过程,美国改变的只是强化台湾自我防卫能力的方法,并非政策,本质上是政治与现实妥协的结果,过度解读或刻意操作只会造成台海紧张情势继续升高的反效果。

美国一中政策立场未变

美国即将进入总统大选的政治热季,「反中友台」将是大选的主要诉求之一,如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针对加强威慑中共,强化台湾自卫能力就提出10项建议,其中包括在台湾储备武器、优先运交台湾武器、授权多年弹药采购合约、扩大美台军事训练与协调等。面对国内政治氛围及竞选连任的压力,拜登必须履行他亲自签署生效的2023年《国防授权法》(NDAA),其中就包括了透过FMF及PDA提供台湾军援的条文或修正案。

同时,美国必须在两岸关系中取得平衡,拜登运用行政裁量权刻意压低援助额度,以免过度刺激中国。如NDAA授权总统每会计年度可引用拨款权,提供台湾10亿美元军援,拜登将额度订为3.45亿美元;同样地,国会在NDAA中批准提供台湾每年20亿美元的无偿FMF,但在拨款委员会遭到阻力,拜登最后决定象征性的8000万美元,都是兼顾国内情势及美中关系的妥协结果。

到目前为止,这些军援及军事融资的实际项目尚未公布,单以金额来看,对于改善两岸军力平衡效益不高,政治象征意义远高于国防军事意义,民进党政府不应为了「大内宣」目的,刻意夸大其效益,更应正确认知除了传统的军售外,美国增加军援项目,但基本政策依然未变,尤其对台湾维持「战略模糊」的基本原则丝毫没有松动。美国前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穆伦就表示,战略清晰代表了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升高。

国内外媒体聚焦于通常FMF适用对象是「主权独立国家」,美国国防部明文界定《武器出口管制法》授权总统为「外国及国际组织」融资采购国防物质与服务,但美国官员同时强调,对台湾提供FMF不代表一中政策立场转变,就是要向两岸传达精确的讯息,避免引发误解、误判。

民进党为选票频放警讯

同样地,拜登总统日前宣布启动PDA提供台湾3.45亿美元军援,是美台断交以来的创举。部分台湾媒体与学者分析,拜登政府比照「乌克兰模式」军事援助台湾,代表了美国对台湾安全的重视,以及未来将加速提供台湾足够的军事威慑能力,但错误的类比只会造成「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效应,并不符合台湾利益。

他们忽视了关键事实,如针对俄罗斯于2022年2月入侵乌克兰,拜登已44度动用PDA,提供乌克兰高达4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而台湾只有1件3.45亿美元;拜登此举也是为了弥补对台军售运交延宕已高达190亿美元的缺失;虽同为PDA,两者引用不同法理,台湾并没有面临新的威胁,也不需要宣布紧急状况。

提供军备加强台湾备战能力是美国战略、军事、外交的重要工具,但也是「两面刃」,提供台湾武器装备固然可提升对中共的吓阻力量,但缺乏充分实力为后盾的威慑可能挑衅中共采取更激烈的反制行动,这也是民进党正一步步逼近的陷阱。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顺利访问中国大陆,同时传出美中恢复军事高层会晤,双边关系已出现回稳迹象。而蔡政府却频频释放警讯,国防部预警中共可能在习近平第3任期内推动解决台湾问题进程,犯台可能性及军事冲突风险增高;国军大量增购100万枚手榴弹;扩大解读美国对台军援等,传达的都是备战、不畏战讯息,绝口不提避战。民进党政府为了总统选举大肆渲染美国军援,却不说明真正的背景,甚至与美国不同调,这种错误的思维与决策已构成台湾安全最大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