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中美共管 台海可能更凶险
中国时报社论
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外交部长王毅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在泰国会谈,大陆希望美国管好「台独」、支持中国推进「和平统一」;美国希望大陆透过伊朗管好叶门胡塞武装组织,为中东战火蔓延风险降温。由双方会谈后发布的新闻稿看来,会谈长达12小时,但关键问题仍流于各说各话。美中对抗格局并未改变,台海暂时的平静并不表示两岸相安无事。
中美仍陷修昔底德陷阱
美中关系在今年底美国大选前可望稳定,「王苏会」确认拜习将于春天通话,双方在军事沟通、人工智慧安全风险与反毒领域的合作将会持续,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将于春天举行,接着将重启美中战区司令与国防部长等层级的沟通,美国国务院与中方外交部的对话也将继续。拜登政府虽与中国激烈竞争,在台湾问题上坚守「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持续对台军售,但双方互信已建立,关系可控。
不过,美国年底即将大选,几乎确定前总统川普将获得共和党提名,与拜登再次角逐大位,他的全国性支持度明显领先拜登,当选可能性较大。一旦川普上台,势必对中国进口商品课征高关税,美中关系可能剧变。大陆学者陈定定、朱信荣发表联名文章,担心川普若当选可能引爆中美间直接、紧张的分歧。《华尔街日报》分析,大陆若在贸易问题上做出让步,川普对台湾的支持也许会动摇,川普俨然一头灰犀牛,迎面冲来。
拜登对台湾的支持无庸置疑,台湾大选前美国国会通过《国防授权法案》,为台湾军队提供资源,国务院核准3亿美元军售案,金额不高,却是拜登上任以来第12次,象征性非常强。习近平与拜登会谈时,直白要求美国「停止武装台湾」,拜登显然「有听没有到」。但拜习二人都不希望两国竞争关系失控,都希望台海持续和平,在美中脆弱的「和平」共识下,台海暂时无事。
脆弱的和平并不容易维系,大陆永远不会放弃统一的目标,而美国正面临两大前所未见的危机,一是内部政治尖锐分裂,愈来愈多美国人担心爆发内战;二是全球影响力式微,冷战结束后所建立的「一超多强」超级霸权走向崩坏。当前僵持不下的俄乌战争与扩散中的中东战火,正反映美国备多力分的困窘,也是美国希望中国出手「共管」中东危机的原因。美国全球影响力式微、中国影响力提升,「修昔底德陷阱」是美中关系挥之不去的阴影。
台湾要取回两岸自主权
随着美中关系紧张,美国「疑台论」方兴未艾,《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纪思道的文章质疑台湾政治领袖不相信大陆可能侵台,民众不愿为强化国防牺牲,国防预算占GDP比例低于美国、以色列,义务役只恢复1年,98%能源靠进口却要淘汰核电厂,自己制造安全困境。言外之意,台湾不思自卫,只想靠美国保护。赖清德政府将更依赖美国保护,对美国的种种要求也只能埋单。
2024大选台湾选民意向非常清楚:对两岸统一心存疑虑,但不支持民进党抗中、仇中,希望两岸和平相处。美中在「修昔底德陷阱」前徘徊,美国把台湾当成刺激、对抗中国的棋子。民进党一味「倚美抗中」,台湾已沦为中美共商管理的标的,失去自主性。台湾不想当棋子,就要取回两岸关系自主权。
美丽岛电子报公布大选后首次民调结果,蔡英文总统信任度高达52.7%,执政满意度比上次增加了5.7%,来到51.6%。蔡总统两大承诺「坚持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打破政党8年轮替魔咒」都已实现,赖清德胜选让她的信任度与满意度双双飙高可以理解,但她历史地位的确定仍差最后一步,也就是两岸冷和平能否过渡到赖清德,为两岸关系正常化创造机会?
关键在蔡英文未来3个多月的作为,她是否愿意回到2016年就职演说中「处理两岸事务善意不变」的立场?若有意愿,两件事可以做,一是盘点限制大陆进口产品清单,适度开放大陆产品进口;二是两岸观光旅游回归市场机制。她若愿意递出橄榄枝,当有机会为两岸关系创造新契机,为台湾取回自主权,并为自己确立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