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台美贸易务虚 重启服贸更迫切

中国时报社论

立法院临时会无异议通过《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定,民进党政府称这是台美自1979年断交以来,结构最完整的贸易协定,行政团队会持续努力进行后续的七项议题谈判;然而,从行政院长陈建仁到行政院经贸谈判办公室副总谈判代表杨珍妮、经济部长王美花,却都说不出这项协定对台湾各产业和中小企业有什么实质的好处。想得到、说得出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每年可为报关业者节省台币1亿元的成本。

台美协定有愚民之嫌

与此同时,有关是否要重启已延宕近10年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谈判,也成为2024总统选战高度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今年4月12日大陆商务部宣布,即日起就台湾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后,有关大陆是否会叫停《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疑虑就弥漫相关产业,当时陆委会曾表示,尽速推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后,依该条例进行服贸协议审议及货贸后续协商,更一度被外界认为蔡政府有意重启服贸。

然而,随着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赖清德公开表示,「不会走回头路重启两岸服贸谈判」后,民进党口径一致,明确表示不可能启动服贸的相关谈判,等于宣告只要民进党执政,服贸即难见天日。取而代之的是,蔡政府全力鼓吹台美协定的价值与意义。

台湾目前有9个自由贸易协定(FTA)或「经济合作协议」(ECA),其中,最重要的3个,即台纽(纽西兰)、台星(新加坡)以及ECFA,都是马政府时期所签;蔡政府执政7年多来与史瓦帝尼、巴拉圭、马绍尔及贝里斯等国签署的ECA,合计双边贸易额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0.03%,微不足道。正因为蔡政府执政7年来对外洽签经贸协议形同一事无成,因此对这次的台美协定极尽吹捧之能事,经贸部门主管甚至声称,台美协定对台美签定FTA和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会有实质的帮助。美国早已表明对FTA意愿不高,不会加入CPTPP、也不会涉入CPTPP的运作,蔡政府竟还期望借此与美国签署FTA或是协助台湾加入CPTPP,未免太不切实际了,甚至有混淆视听的愚民之嫌。

ECFA才是真正牛肉

蔡政府认为没有必要讨论重启服贸,有几个理由:第一是已经过时。如2014年的挺服贸大将现任外交部次长李淳,近日就以「过期的坏掉鸡排」来形容服贸,他强调自己的立场并没有改变,「而是中国变了」。10年来中国大陆对外更开放、对外投资更多,也没有因为台湾始终不愿续谈服贸而停掉早已到期的ECFA。与其说大陆变了,不如说是民进党执政后对大陆的态度丕变,两岸关系严重倒退。而且10年过去,产业和结构都已改变,必须重新展开对话与评估。

其次,重启服贸等于把台湾锁进「一中经济框架」。2022年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顺差是整体贸易顺差的1.95倍、两岸贸易依存度是38.8%,蔡政府算不算是把台湾锁进了一中经济框架里?重启服贸是让受限于规模经济的台湾服务业有扩大市场的机会,如果担心大陆服务业「大举入侵」,可以在谈判时加入总量管理等机制。

第三,王美花认为台湾已融入国际供应链,所以没必要再提服贸、货贸。王美花的说法只是片面之词,因为美国除了不让台湾加入「印太经济架构」(IPEF),以至于台湾无法参与号称全球第一个供应链协定的供应链共识,美国也将台湾排除在「友岸外包」的名单之外。在此情况下,台美应该要建立双边供应链协议,可惜台美协定并无触及;事实上这个协定完全没有关税减让、市场开放的相关协议,只有一些技术性、程序性的规定,是不是像蔡政府说得那么伟大,还有待检验证明。

当然,台湾对外洽谈经贸协定举步维艰,台美协定对台湾参与国际经贸事务总会有所助益,但两岸服贸及货贸才是真正有「牛肉」的经贸协议,蔡政府不需偏废、画地自限,应早日启动服贸谈判并完成货贸协商,为台湾产业寻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