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台美贸易倡议是在配合谁的利益?(尹启铭)

《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定于华府美国在台协会(AIT)总部,由我驻美代表萧美琴与AIT执行理事蓝莺(Ingrid Larson)代表双方签署,行政院邓振中政务委员、美国副贸易代表Sarah Bianchi大使在场见证。(行政院经贸办提供)

去年6月1日行政院政务委员邓振中与美国副贸易代表毕昂奇视讯会议,在美方提议下,决定启动「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谈判,内容包括11项议题。几次会谈后,双方在上月19日共同宣布完成贸易便捷化、服务业国内规章、反贪腐、良好法制作业、中小企业等五项议题的谈判,并于本月1日完成首批协定签署。

签署后,蔡政府相关官员就迫不及待地自我吹嘘说:这是近40年来台美结构最完整的贸易协定、代表台湾经贸制度符合国际高标准的重要里程碑、利用堆积木方式完成台美FTA的重要一步等。但是各界议论纷纷,了解美国为何要与台湾洽签倡议的人皆知,台湾已经落进美国预设的圈套,这些官员有如被人卖了却还在开心地帮忙数钞票。

不管是「台美倡议」或是美方同步力推的「印太经济架构」,都是在推进美国新的国际经济政策与防堵中国大陆的双重目的。有关美国所谓的新国际经济政策,其国安顾问苏利文已在今年4月于布鲁金斯学会的演讲说得非常清楚,新的政策是要解决传统贸易所面对的困境,包括:创造多元与具韧性的供应链、为公平洁净能源转换与永续经济发展投注公共与民间资金、创造能支持家庭的好工作、在数位基础建设确保信赖、安全与开放、停止竞低的企业税、加强对劳工与环境的保护、因应贪腐等。

基于以上,美国的政策是:采取新的产业政策重振关键产业、不以传统的FTA或降低关税为优先、与盟友合作供应链韧性、以全球劳工策略透过外交提升工人的权利、结束伤害中产阶级与工人的竞低的企业税、以新的途径将贸易与气候问题连结、以不同于中国大陆一带一路的方式推动缩小中、低收入国家基础设施落差、以小院高墙的措施确保基础性技术等。

拿「印太经济架构」和「台美倡议」的内容与前述美国新的国际经济政策对比,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二者本质上都是在落实美国的新政策。但是二者有基本上的差别,一是印太经济架构由13个国家组成,若要获得全体共识,谈判上美国必须面对其他12个国家强大的压力,未能予取予求;反之,台美倡议则是由台湾单独因应美国以强对弱的压力,只能言听计从,这就是国发会主委龚明鑫所说台美倡议是其他协定样板的主因。

其次,印太经济架构谈判的主题仅有公平贸易、供应链韧性、结合基础建设与去碳化的洁净能源、税制和反贪腐四大项,且成员可以选择性参与,例如印度就不参加贸易谈判。台美倡议则有11项议题,都是美方基于其利益所要的项目,我方除了全盘接受,且未能掌握机会就我方所需要的项目提出与美协商。

去年美国政府在宣布与我方展开倡议谈判之后,就曾公告征询各相关团体的意见,将美方需求纳入倡议。而我方政府却似深怕各相关利益团体提出意见,拒绝对外进行双向沟通以掌握各方需求作为谈判筹码,因此细看所谓的首批协定,几乎都是在照顾美方的利益。

例如我方官员所乐道的关务行政及贸易便捷化议题,偏重在促进美国服务业、农产品销台;特别是电子商务方面,更是有利其亚马逊等电商巨擘与物流业扩展台湾市场。而我方所关切的中小企业议题,在厚达83页文本中仅以3页简单带过,所用字眼尽是促进(promote)、加强(strengthen)、强化(enhance)等不关痛痒的文字。

台美倡议首批协定签署后,蔡总统表示,台美双方将逐步扩大协定的内容,为台美FTA奠定更稳定的基础。但就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院Gary Hufbauer所说的:诸如关税降低、放宽「购买美国货」规定等市场准入是台湾迫切需要的项目,却都不在议题之内。美方早已表明不再洽签FTA,甚至退出CPTPP,我政府若不是还在做春秋大梦,就是拿着FTA当幌子在出卖台湾利益。

(作者为前经建会主委、前经济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