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赴海外投资就是国力的延伸?(尹启铭)

台积电美国厂延宕,当地工会近来频爆料,杠上台积电。(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去年底台积电在美国先进晶圆厂移机典礼时宣布,将扩大投资及扩增新一代3奈米制程,引发是否「去台化」的议题。宏碁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引用Acer品牌为例,说明台商海外布局是为了接近市场,就近服务顾客,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国力的延伸。总体来说,大多数人都会支持这样的说法。

但台积电赴美投资不仅建厂和未来营运成本将大幅攀升,现今建厂还碰到当地熟练工人短缺、工人及地方工会强势反弹等严重问题,有人认为台积电应该融入当地环境。但不管谁是谁非,已造成建厂进度延后。

至于台积电在日本熊本的建厂和未来营运所遇到的问题与在美国相较也不遑多让,包括交通设施不足、废水处理和工业用水设施欠缺、土地取得和农地变更困难、人力短缺等。另外,台积电在德国德勒斯登投资建厂案刚获得德国政府同意补助,就有人提出德国技术工人短缺、欧洲工会太强悍、语言和文化差异大等诸多问题。

一个在半导体产业居于领导地位、各国极力争取的企业赴海外投资都会遭遇这么多重大的难题,何况是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难怪会有人开始怀疑:企业赴海外投资是否真的就能提升竞争力、延伸国力?企业赴海外投资主要是利用各地的比较利益来提升本身的竞争力,对母国则有延伸国力的效果。因此,不管从企业和国家角度,企业赴海外投资都是对的决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把对的事情做对了。

在家日日好,出门处处难。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产业发展环境,甚至同一个国家不同地点的产业环境有天壤之别,不能忽视「比较利益」之外尚有「比较不利」,因此企业赴海外投资要作好两个层次的评估,一是国家,另一是设厂地点,有时两者又必须一起考量。国家方面,必须就各国风土民情、人力质量、基础设施、供应链、物流效率、国际连结,以及政府法规、政策、可信度等进行总体评估。

几年前我到东南亚一个国家考察投资环境,一位台商告诉我,该公司前来投资石化厂时,原料进口关税税率比成品低;等设厂完成,成品关税已被修改为比原料进口税率低,显然是进口商买通了相关官员,使该公司产品失去了对进口产品的竞争力,而该国官员贪腐的情形正是我一向担心的重点。

至于确实设厂地点,过去数十年,我政府都把制造业视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除了提供奖励措施,同时设置科学园区、工业区等产业园区,希望给厂商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进到区里的企业只需专注核心业务,竞争力自然能够充分发挥。

反观台积电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和日本熊本县菊阳町投资设厂,犹如到了处女地,要以企业投资带动一个尚未开发的城镇发展。就地方政府来说,台积电前来投资可以产生重大外溢效应,带动当地繁荣。但对台积电而言,则可谓是百废待举,要甚么、缺甚么,还要应付当地文化、语言等生活上的差异,付出的心血远远超过帐上的数字。不禁让人怀疑:台积电是否事前进行缜密的设厂地点评估规画?当地政府是否做好了迎接贵客的准备?

若换成了中小企业,除了欠缺事前做好投资地点评估的能力,建厂或营运时遇到类似的问题根本不知如何因应,因此许多业者是结伴而行或由公协会组团考察以降低风险,有的则干脆挑选现成的工业区进驻。

对于台商赴海外投资,政府最主要的任务至少有两项,一是提供充分资讯给企业评估及协助解决投资设厂问题,韩国政府就到越南开发工业区,提供其厂商进驻;另一是协助改善投资经营环境,包括签署投资保障协定、避免双重课税协定,甚至自由贸易协定等。不知蔡政府对台积电投资美国、日本,以及企业「新南向」帮助了哪些,抑或只会坐享「国力延伸」带来的好处?

(作者为前经建会主委、前经济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