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国民党主席应有的格局

社论

国民党主席江启臣接受外国媒体专访,称中国大陆是「台湾的主要威胁」,但有意争逐大位的媒体人赵少康认为,大陆是「台湾的红利」,不是威胁。大陆国台办则发新闻稿,呼吁国民党不要陷入民粹泥沼,应共同面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威胁。随后江启臣澄清,中国大陆不完全只有威胁,当然也有机会和挑战。

打破唯选举论迷思

江启臣认为大陆是台湾的主要威胁,其实颇符合党内部分人士的心态。国民党历经2020总统败选及韩国瑜遭罢免两度重挫,全党陷入选举的焦虑与迷思中,认为选票会说话,民意结构既然已经改变,统独立场也大幅翻转,国民党依赖选票生存,唯有放弃九二共识、改变统独立场与论述,才能生存。这是一种美式政党政治「选举机器」的逻辑,但选举机器的思维将限缩国民党对政治环境的认知与未来发展的格局

台湾民主化后,「党国体制」逐渐消失,国民党进入竞争格局后,有关改革与转型的问题,党内外开始有许多讨论,「选举机器化」是其中ㄧ个主张。国民党创党百余年来,包括迁台前期,一直是一个列宁式革命的民主政党,「选举机器化」知易行难

选举机器的概念取自美国政党政治,美国政党不负责政策的研拟宣传,只负责政党候选人的选拔与竞选,类似一种选举代理人技术性角色,党主席没有什么地位。台湾宪政制度与美国有很大的差异,美国总统与国会是分权制衡关系,中央与地方采分权联邦体制,加上两大政党意识形态相距不大,在认同政治尚未成为政治主流之前,美国政治多为地方之间或产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与博弈,才会出现这种结构松散以选举为唯一要务,平日不重视组织与宣传的政党型态。但这样的政党运作型态放在台湾宪政体制、政治生态与政治文化中是否可行,大可商榷。民进党绝对不只是选举机器,国民党距离选举机器也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唯选举论」却抢占了主导地位

唯选举论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将统独意向蓝绿板块画上等号,蓝绿板块又与投票取向画上等号。不可否认,统独立场与政党喜好,对选举结果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这种逻辑忽视候选人形象、社会议题与主流价值在选举中的影响力,也轻忽政党在主观能动性上的积极角色。政党如能体察民意,深入民间,反映社会脉动,一样能获得民众支持。2018年在绿远大于蓝的高雄,国民党的韩国瑜一样可以带动风潮,打破板块迷思。最近藻礁公投获得年轻人支持,也不会因为所谓「天然独」就放弃对民进党政府的监督。

王者更是造福者

政党不仅是单纯被动地反映民意,以胜选为唯一目的,而是有能力国家长远利益来提出愿景,领导群众,共创未来。综观世界民主国家政党的发展路径,不乏从理念宣导起家,引领风潮,培养追随者,一步步走上执政之路,民进党亦是如此。唯选举论看到的是一时的政治板块位移与选票算计,缺乏大局思考与理念说服的企图心,政党主张随舆论市场飘移,政党思想随民意口味变化,缺乏中心信仰的政党是走不远的。因为选举机器只会吸引权力的追逐者,而非理想的开拓者,民进党的快速堕落可为借鉴。

选举机器的经理人以「造王者」自居,从蓝绿板块出发,所见到的大陆,自然只有威胁与危机,不能从更大的格局看到人民可长可久的机会与福祉。两岸分裂已久,加上冷战反共教育与近年去中国化的影响,台湾人民逐渐淡忘两岸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也忽略这2、30年来两岸交流给双方人民带来的红利。近年由于国际格局的转变与台湾内部政治生态的变化,两岸出现紧张,但若能跳脱一时一地的限制,应可看出中国崛起对于东亚乃至世界的重大影响,其中对台湾的利弊必须放在更大的时空脉络来客观衡量。

国民党党主席作为一个台湾主要政党的领袖,就必须具备这样的格局与思考能力,更要有对民众分析、说明与说服的本领;他不能只是一个赢得选举的「造王者」,更要成为既能胜选又能给人民带来幸福的「造福者」。